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00章

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红茶泡泡机 2705 2025-08-02 08:08:08

卫长昀难得的一日休沐,从早到晚都和姜宁待在酒楼,先是把匾额写了,而后又帮着搬了摆件、理菜单。

连柜台的事都未落下,一块出主意,看看怎么才方便。

比起第一次去酒楼,短短不到十天的功夫,里里外外已经大变样,要赶在六月开业的话,未必不行。

不过他只有一天休息,第二天又该到翰林院办公。

卫长昀进了馆阁大门,便把伞收起来,立在一旁专门放伞的栅栏里,拂了拂身上水迹,往西院去。

难得有一日他来得晚,齐时信和李平峥早已入座,面前的书也摊开来。

二人看到他进来,对视一眼,并未和往常一样跟他打招呼。

卫长昀自小就敏锐,用姜宁的话来说,就是拥有读懂空气的能力,立即便察觉到不对劲。

“长昀,你今天来的路上,未碰到其他什么人吧。”李平峥藏不住话,加上喜欢卫长昀的为人,他们三人关系一直不错。

谈不上好友,但也有几分同僚间的交情。

“今日下雨,我们三人应该是到的最早的。”

卫长昀确认身上衣服不会打湿书后,拉开椅子坐下,“几位老师,应当会晚些来。”

馆阁虽是朝廷办公的地方,却也没那么死板。

尤其是一些学士,年纪不小,逢年过节或者是下雨下雪天,晚些来也无妨。

“今日已经初十,眼瞧着离千秋节只有十一二日,可有得忙了。”齐时信往外看了眼,屋檐已经形成一道水帘,“希望那日不下雨。”

“就是就是,不下雨,咱们站在百官之中,好歹也舒服些。”李平峥转移话题道:“晒总比淋成落汤鸡来得好。”

卫长昀挽起袖口,研磨拿笔,“我昨日不在,馆阁里有什么事吗?我怕到时几位老师问起,我不知情。”

齐时信还来不及挑拣着开口,李平峥已经抢了先,“能有什么事,无非就是那两位前辈炫耀一番,然后再说说我们。”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一副高高在上过来人的样,装给谁看?真有本事,就应该像温大人那样,如今已经是礼品仪制郎中。”

闻言卫长昀神色微动,并未露出一样,只道:“不可妄议他人,尤其是在馆阁里,当心老师们听到。”

“你为人正直,那两个可不是,昨天还在这里编排你的闲话,不知道是从哪——”

“平峥兄!”

卫长昀停笔抬头,看李平峥一脸懊恼,齐时信摇头叹气,心下便已了然。

那日姜宁跟他说的事,还是传到了金陵。

不止传到了,甚至已经在馆阁里传开。

卫长昀见他们一脸难色,摇摇头,“不过是些闲言碎语,无伤大雅。”

更何况,此事有什么好编排、议论的。

“他们说话太难听,也就你忍得下去。”李平峥替卫长昀不平,忿忿地转过身去,接着写自己的东西。

李平峥自小长在金陵,到了年纪就进了国子监,可谓是一路坦途,从未在什么事上操过心。

然,读书上吃了不少苦头,尤其是第一次国子监考试,险些倒数,伤心郁闷了好一阵,才发奋苦读。

卫长昀出身黔州,那边的先生、藏书跟环境,压根和国子监没法比,所以他佩服卫长昀。

昨日阴阳怪气卫长昀私事的那两位庶吉士,一步步走到修撰位置的,一个三十三,另一个三十六。

都不是上一科进士,而是六年前的。

六年了才从庶吉士走到修撰,难怪成不了什么气候。

只能混一个铁饭碗,平日里偷懒摸鱼。

“长昀都说不介意,你别气不过,总归是要在一个屋檐下待的。”齐时信出声提醒,“至少要共事两三年,面上过得去便罢了。”

李平峥不吭声,只翻书的动静大了许多。

卫长昀知他好意,却不多想,只专心将前日理过的卷纲再仔细核对一遍。

修书、编书不是轻松之事,起草、誊抄诏书更是错不得半个字,留有半点歧义。

“多谢平峥兄好意,长昀心领了。”卫长昀看李平峥气得书都要翻得扯破,笑道:“过一阵酒楼开业,请两位赏光,前去尝尝味道如何。”

李平峥一听,立即去了大半火气,“你请客?”

卫长昀一怔,笑道:“自是我请客。”

旁边齐时信听他们说话,摇了摇头,仍是一副稳重的样子。

又过了半盏茶的功夫,另外两名修撰才姗姗来迟,进门时还有说有笑,看到卫长昀坐在桌后,背脊挺拔,微垂着头写东西,脸色变了变,对视一眼。

“外面的雨下得可真大。”

“可不是吗?不过昨夜我听隔壁又吵起来了,半宿睡不着,什么偷人、什么下药的,怪不知羞。”

“你还是趁早换个住处,跟不干净的人当邻居,小心人家翻你院墙。”

“兄长说的是,过一阵我家夫人看好了地方,便搬了,不惹一身腥,嫌臊得荒。”

二人说着话入座,刚坐下,就听得“啪”一声响。

卫长昀眉头皱起,瞥一眼刚想拍桌子的李平峥,弯腰捡起落在地上的书。

“抱歉,抬手时碰到了。”

“……”

“装什么,不就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货色。”

一声嘀咕入了耳,卫长昀眸色微敛,坐了回去,连一个眼神都未分给那两人。

其实比起生气,更多的是不解。

仔细算起来,他进翰林院尚不到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多数时间都是在整理各类书稿,编写书纲。

其余时间,他不与人往来,自行回家。

这二人对他的敌意来得有些莫名其妙,不止是因为他和姜宁的事,而是在这之前就有了。

卫长昀不会自大到认为是自己才学太高,引这两人嫉妒。

至于其他原因,他想不明白。

“嗳,外面是不是有狗在叫啊?”李平峥忽然道:“该不会是谁家不长眼的狗,偷跑进来了吧。”

齐时信:“……”

罢了,侍郎家的公子,谁拦得住。

“你——!”

“大早上的,怎么吵吵闹闹,馆阁是你们吵嚷的地方?”

苏学士站在门外,皱着眉,“要是嫌事情太少,那就趁早把交代的事办完,而不是到现在都拿不出一份书纲。”

拿不出书纲的,自然不是新科一甲的三人。

刚才还一脸愤懑自大的两人,连忙向苏学士告礼,埋头做人。

卫长昀他们三人向苏学士行礼后,便等着他往下吩咐事。

“卫编修,你跟我来。”苏学士看了一眼卫长昀,“手里的事暂且放下,等过了千秋节再做。”

李平峥和齐时信一喜,同时看向卫长昀。

卫长昀神色微怔,片刻后点了点头,拱手道:“是,学生这就收拾过去。”

苏学士嗯了声,站在西院门口看向中庭,雨势未弱,地上一片一片水花溅起。

不多时,卫长昀收拾好东西,走到门口,“学生收拾好了。”

苏学士扫过他的脸,又看了一眼其他人,并未多言,只嗯了声,便领着卫长昀离开,往主厅去。

-

主厅旁的议事厅里,傅老正一个人站在那儿,面前是放东西的书桌,上面放了不少东西,全都是各处送来的奏折、文书。

听到叩门声,傅老答应后,便转过身来。

王学士亦在一边坐着,神色看上去比之前严肃许多。

二人抬头看向进来的苏学士和卫长昀,对视过后,三人前后坐下,只有卫长昀站着。

卫长昀心里有些意外,却并不畏手畏脚,或是担心,拱手向三人行礼,“学生见过三位老师。”

“今日只有我们,不必拘礼,坐下吧。”傅老摆手,端起茶杯,“知道我传你来,所为何事。”

卫长昀在一排座位的末端坐下,答道:“学生不知。”

顿了顿,未见他们有开口的打算,便接着道:“但听刚才苏先生所言,应当是为千秋节之事。”

千秋节并非只是礼部、太常寺、钦天监、内廷的事。

其中牵扯,几乎是整个金陵的衙门。

从内阁、六部、翰林院,再到巡城司、州府衙门,全都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应对。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馆阁涉及到起草文书、诏书等各类事情,自然轻松不了。

光是诏谕都要反复琢磨、修改许多遍,更别说送至百官手里的文书,布告天下的榜文。

苏学士和王学士看了眼对方,对卫长昀又多了几分赏识。

“确是千秋节之事,不过还有一事,须在千秋节前解决。”傅老眼神微凛,“应该是说,在千秋节前,都必须压下去。”

卫长昀搭在桌几上的手一顿,并未急切询问,只等着傅老往下说。

“此事只有我们四人知道,不过——”傅老看向外面的雨,“要不了多久,或许就会天下尽知。”

苏学士和王学士不语,只是气氛比外面的天还要沉。

卫长昀听出一些端倪,又不能妄加揣测,一边想着一边走了神,像是第一日来翰林院那般,又想起了姜宁。

“你可知道,乡试出卷是由各地监考官自行出卷。”

不知多久后,傅老忽然开口,“当时黔州的试题,便是我和苏学士出的。”

卫长昀一怔,所有散落在外的分神,全都随着傅老的话收了回来。

心思是回来了,却也跟着话一起往下沉。

乡试、试卷、考题……

难道是——

卫长昀抬起头,脸上不见之前的镇定,已有了猜测。

“今日丑时,有一名鄂州籍考生进京,直奔礼部大门,声称有人提前知道考题。”

卫长昀心里悬着的石头重重砸下。

舞弊大案若不还以公道,天下考生之怒,如何平息。

作者感言

红茶泡泡机

红茶泡泡机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