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61章

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红茶泡泡机 4531 2025-08-02 08:08:08

食肆要改造,重新定菜牌,要忙活的事一下变得多起来。

姜宁和卫长昀都不是有拖延毛病的人,第二日起来,便着手把食肆的几张桌子重新摆放,腾出一张桌子的位置。

随后又拿着图纸,去了在镇外的唯一一家陶窑。

过了五六日,两人又一起去取货。

烧陶的窑厂老板,看到姜宁和卫长昀牵着驴车走来,立即招呼伙计去拿东西。

摘掉手套放到一边,迎上前道:“小姜老板、卫公子,你们俩来得可真是时候。”

“我让伙计去拿了,一会儿你们验验货。”

姜宁笑着接话,“杜老板生意兴隆啊。”

往后看了看,“不是来得是时候,是算着时间来了,这几天心思全在这几个炉子上,能不急吗?”

“不过这你炉子倒是好用,就是小了一点,家里用的话,大一点的锅都放不下。”

杜老板招呼他们坐下,“怎么不做大一点?”

姜宁卖关子道:“我要那么多大炉子做什么?我又不是卖炉子的,再说店里可放不下。”

“听听这话,还跟我卖起关子了,过几天去你店里吃东西,不一样能知道。”杜老板爽朗大方,余光扫到伙计抬着东西过来,“东西拿来了,你们二位先看看。”

卫长昀向杜老板道谢,起身接了一下木箱,放到桌上后,揭开上面的布,十个炉子整整齐齐摆在里面。

看模样,说是炉子,倒不如说更像钵。

他转头看姜宁,“你看看。”

姜宁点头,伸手拿起一个炉子,放到面前仔细打量,转了一圈,发现跟自己想象中的差不多。

一旁杜老板站着,莫名紧张起来。

“那个,是有什么不对吗?那天烧了一个出来,是这样子,模子我们也没换啊。”

姜宁听出他着急担心,忍不住笑,“杜老板,你别紧张,我只是觉得做得挺好,多看了几眼。”

杜老板假意摸了摸额头的汗,“吓我一跳,还以为出了什么岔子,做错了。”

姜宁把炉子放回去,看向卫长昀。

卫长昀见状,拿出钱袋递给杜老板,“这是剩下的尾款,杜老板你点一下。”

“你们两人做生意我放心。”杜老板说完话锋一转,“不过为了往后不起矛盾,还是点清楚为好。”

卫长昀抱起箱子往外走,放到驴车上,干脆就在外等姜宁出来。

不多时,杜老板送姜宁出来,他们俩向杜老板道别,便牵着驴车回镇上。

-

这几日朱红已经能自如行动,身上疼痛也并无复发,看着好了不少。

正在院子里摘菜,便听到他们俩回来的动静,抬头望去,“去了这么久,还以为要再过会儿才回来。”

姜宁看她闲不住,不拦着,只是道:“回来的路上多耽误了会,买了点东西。”

说着便把买的辣椒提起来,“看辣椒便宜,便多买了些。”

朱红疑惑,“前段时间天气好,晒了不少辣椒,还以为今年够了。”

“这不是要做新的菜,多买一些备着。”姜宁把辣椒拎到厨房,出来时,卫长昀已经把驴车卸了。

他走过去,帮着一起把炉子拿出来。

明天食肆就要上新菜,卖得如何还不知道,不过姜宁莫名地有信心。

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说,总不会差太多。

“这倒是,多备一些,要用的时候就不着急。”朱红起身,拿起菜篮子,“灶上已经煮了饭,等会炒菜就能吃了。”

“一会儿我来炒菜吧,正好我琢磨下明天要怎么弄。”姜宁抱着炉子往外走,“阿娘,你切好了放着就行。”

闻言朱红无奈笑了笑,知道姜宁是怕她累着。

“好,那你一会儿自己来炒。”

姜宁朝卫长昀眨了眨眼,小声道:“还以为阿娘会坚持,还好没有。”

卫长昀跟着拿炉子,全都放到了食肆灶台边的柜子里,“娘是怕你心疼。”

“那我是心疼啊。”姜宁瞥他,“前几天秋哥儿来镇上赶集,见着我还说我瘦了。”

其实是瘦了一些,一个是累的另一个是操心的。

姜宁都不敢想,那些大宅子里的人,不说别的,当家做主那位一天得操多少心,感觉梦里都会是各种事情,说不定夜里都睡不着。

他才当家一年多,便觉得要是有人来操心,他愿意躺平的。

“是瘦了些。”

卫长昀低头摆放东西,并未抬头,“过年养一养,看看能不能养回来。”

姜宁抬手拍了下他肩膀,“你当我是猪啊,还过年养肥,我才不要,我觉得现在这样正好,不胖不瘦,还有一点点肌肉。”

卫长昀:“……”

尽管已经适应了姜宁的用词,可听到这话依旧笑起来,“真的有吗?”

“……你真烦。”姜宁捏捏他耳垂,往外面的街道看去。

人来人往,令他不禁想起如今已经十月中旬,再过一个半月又要过年。

日子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间,已过了这么久。

“又在想什么?”

“想秋哥儿下个月订亲的事。”

卫长昀对姜宁的情绪变化很敏锐,不过才走了一下神,便立即反应过来。

姜宁习以为常,和他一块往院里走。

“那到时候得回去一趟,我们是不是也要备一份礼?”

“是得备,订亲不是要请双方亲友见证吗?我们算是朋友吧。”

“其实也算是亲戚,村子里的大多人往上寻寻,都是沾亲带故的。”

不管是不是亲戚,姜宁给赵秋那一份订亲礼,定是不会少的。

等到成亲时,还有一份大的。

-

自从卫长昀接连参加院试、乡试后,他便已经不在私塾里上课,而是自行在家中温习。

王子书虽还在镇上私塾,却也几乎不会外出,心思都扑在了学业上,想着来年进县学时,能考得好一点。

要不是前两日赵秋来镇上赶集,卖香包和香料,姜宁恐怕都得等到他们要订亲前才知道。

并非赵秋不想提前告诉姜宁,而是他自己都还有一些懵。

这一年,赵秋和王子书家里过得并不顺利。

哪怕心意相通,却依旧需要考虑到其他问题。

上一回赶集时,赵秋知道朱红病了,特地来看了朱红,等到下午才和王子书一块回家。

冬日天黑得早,半道上天就黑了。

王子书熟练地拿出火折子,在路边折了树枝缠绕在一起点上,方便照亮。

“天黑路不好走,你跟在我旁边,当心点。”王子书伸手去拉赵秋,却见他在走神,不由担心。

“秋哥儿?”

赵秋愣愣回过神,怔了片刻,“怎么了?”

王子书愣愣地看他,有些急了,“秋哥儿,我会上进的,你别担心啊。”

他知道自己院试没考中,对不起家里人的期望。

可他之后一定会努力,这几个月他除了帮家里秋收,心思都在读书上了。

闻言赵秋愣住,看向王子书,迟钝地反应过来,“你在想什么呀,我只是在琢磨如何多挣一点钱,好让爹娘轻松一些。”

王子书松了口气,可听他这么说,又心疼起来,“你这么急着赚钱,是——”

“家里多了一口人呀。”赵秋解释道:“从前爹娘和大哥养一家人,我和嫂嫂干些零活也能好好的。”

“但你也知道,王邦那个混账把我家都烧没了,盖房子花了不少钱,嫂嫂要照顾孩子,爹娘和大哥天天都在干活,不敢歇息,我总不能做个闲人吧。”

“那你也帮了不少忙,帮大嫂带孩子、照顾家里,还去地里干活,你从前都做得少。”

王子书忙道:“你不是闲人。”

赵秋脸颊一热,眼睛都不敢往王子书那里瞟,眨了眨眼,“可我帮宁哥儿看店,原本是帮忙,他还给了我不少工钱,我觉得他是想帮我忙。”

“对了!今天香包和香料卖了不少,有一百文!”

赵秋拿出钱袋,递给他看,“我觉得下次可以多做一点,不过原料比菜难找多了。”

王子书看他不是失意、失落,放心了许多,“我帮一起找。”

“你不是还要在私塾上课?况且我自己可以。”赵秋收好钱袋,“你安心读书,不要想太多。”

“可是——”

“可是什么?”

王子书望着赵秋困惑的眼神,攥紧手,连照亮的树枝熄了都无心去管。

他刚才看到赵秋手上的小伤口,应该是在山里采香料弄到的。

王子书从前读书,是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不让那些花出去的钱白花。

可这次落榜后,他心里反倒是接受了自己天资不高的事。

少了浮躁,却担心起了更多事。

去年水灾家里的鸡鸭没了大半,今年赵秋家又被一把火烧没。

两件事,他一次都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干着急。

王子书心想他如今能进县学,也算能为家里减轻负担,至少不用花钱了。

能帮赵秋家盖房子,让他少担心一点。

之前卫长昀和姜宁还把他看得年纪小,实际上他们年纪都差不多大。

左右不过差几个月而已。

“子书,你怎么了?”赵秋看四周黑黢黢的,有一点怕,“我们先回家,夜路不好走。”

王子书哦了声,连忙重新去找树枝,点来照亮。

等路重新亮起来,赵秋没那么害怕,又去看王子书,想问他刚才发什么呆。

王子书捏着树枝,心里全都是一个念头,仿佛下定决心一般,转过头,“秋哥儿,我们就在今年订亲,你、你看可以吗?”

赵秋倏然睁大眼,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订、订亲?”

“嗯!”王子书握紧他的手,“过完年我就要去县学,倒是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回家来一趟,可我、我喜欢你,所以订亲可以吗?这样不管我日后能不能考中,都不会和别人好。”

赵秋怔然,他当然知道去县学的人,往后便是考不上秀才、举人,要是表现好,也能留在县学做事。

之前院试王子书考得不算差,勤奋一些,自是最低也能留在县学里。

“……你真的要和我订亲吗?那万一别家哥儿和姑娘喜欢你,你——”

“你把我看作什么人?我心里只有你!”

不等赵秋说完,王子书连忙打断。

赵秋愣了愣,而后笑了一下,点点头,“那就订亲,不过这事你要让你父亲和阿爹来家里说,我答应了可不算。”

闻言王子书兴奋道:“真的?那我明日就去你家!”

别家十七岁的孩子,大多都成亲了,也就他们俩才堪堪开窍,别说成亲,连订亲都磨到了快十八岁。

好在不是盲婚哑嫁,互相喜欢更重要。

-

赵秋订亲的事,姜宁放在了心上,还拉着卫长昀一块琢磨送什么礼才好。

好在离订亲还有一段时间,不着急定下。

更重要的是食肆新上的烫菜和小火锅,要是卖不好,那十个炉子可就白做了。

几百文白搭进去,小炉子想转手都没人接。

早上开店时,姜宁比第一次开门经营还要紧张,生怕来的客人都不会点。

“别担心,客人们肯定会来的。”

卫长昀把洗好的菜端进来,“这会儿还早,不到吃主食的时辰。”

姜宁哦了声,眼睛却还是往街上瞟。

怎么可能不担心啊,他现在恨不得眼一闭,就有一堆客人排着队等着叫号。

“老板,来一碗面!”

第一位客人过来,坐下后道:“跟之前一样。”

姜宁应声后,走到灶台后,开锅煮面,眼睛一转闲聊道:“嗳,大哥你今天中午还过来吃吗?”

“要是活做不完,那就还来你店里吃,离得近也方便。”

“我们店里上了新菜,要是你中午过来的话,要不要尝一尝?特别适合冬天吃。”

卫长昀在一旁给姜宁打下手,先端了一碗汤过去,“我们东家推荐的,肯定都差不了,过会儿要是来,可以尝尝看。”

如今镇上没人不认识卫长昀,对方见卫长昀都来当说客,不由笑了。

“那行,今天中午要过来,肯定尝一尝,不然都对不住卫举人给我端的这碗汤。”

一句玩笑话无伤大雅,卫长昀自然不会在意。

后面来的几位客人,姜宁都会多问一句,推销推销新上的烫菜和火锅。

等早上那一波生意过去,食肆便闲下来。

朱红看他们忙一上午,出来换他们进去吃东西,不然一会儿中午到了,忙起来更没时间。

坐在厨房的小方桌旁,姜宁端着碗,难得吃饭都心不在焉。

卫长昀看他眼睛往外暼了好几次,不由失笑,“拿来煮的菜都备好了,汤底也提前熬好,连做蘸水的小料都摆在柜子上,用布罩罩住——”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姜宁咬着筷子尖,“知道了,我好好吃饭。”

卫长昀看目的达成,便不再多说,给他又添了一碗汤。

开食肆后,他们吃午饭的时辰都要比之前早一点,但不会提前太多,不然晚上容易饿。

他们俩吃完后,姜宁又坐不住,去食肆里待着。

朱红见状,有些担心一会儿要是没人点火锅和烫菜,姜宁会失落、失望,不由担心地看了看他。

看到卫长昀正好拿着东西出来,立即看去。

卫长昀摇摇头,示意她不用担心。

哪怕今天没有客人选新的菜,姜宁会失望,但不会放弃,说不定晚上还会拉着他一起讨论怎么做更好。

“长昀,东西拿来了吗?”

“拿到了。”

卫长昀拿着东西过去,把篮子里的菜倒进盆里。

和姜宁说了两句话,便有客人过来。

姜宁见人一来,立即迎上去,“今天上新菜,可以只收你八成的钱,要不要尝一尝?”

“姜老板这是有做了什么?”

“就这个,冬天吃着热乎,有麻辣烫和清汤,要是怕凉,还能给你上个小炉子温着,保证吃完都是热的。”

姜宁一边说一边就有了新的主意。

炉子虽然是为了小火锅准备的,但其他菜也可以用,反正把盘子往上一架,什么菜都能一直保温。

“这倒是新鲜,但吃着是不是有点没味道?冬天嘴里淡,想吃点有味道的。”

“不用担心,店里有蘸水,我调好了送来。”

“这一份多少钱啊?”

“烫菜一份十五文,小火锅看你要点什么,只是蔬菜和汤底的话一样是十五文,你要加些荤菜,那就是额外加钱。”

姜宁指了一下柜子里摆的菜,“饭的话按人算,只收两文,随便加。”

“可以啊,光是饭我都能吃回本。”

姜宁一听有戏,立即擦了擦桌子,“那你稍等,这就去给你煮一份烫菜。”

姜宁飞快回到灶台后,揭开锅盖,刚要叫卫长昀,便看卫长昀伸手把菜递过来。

眼神微怔,而后朝他一笑,“开张了。”

卫长昀嗯了声,望向街道,想着一会儿差不多还要来人,便先去配菜。

每一份的菜量和种类都是提前定好的,按照份量配好,装到竹篓子里,一锅便可以放四个竹篓,既方便又不会谁多谁少。

有一就有二,去店里吃东西的人都有一个心态,便是喜欢看别人吃什么,要是见人吃得香,就会想跟着点。

一天忙完,到了夜里休息,姜宁趴在床边,数着钱一会儿一会儿发出声低笑。

卫长昀坐在书桌前看书,听到他声音,摇了摇头,翻了一页书后,收回了注意力,专注看起书来。

姜宁把铜板放进钱罐,今天收入将近六百文,一个月下来便是去掉成本,那大概也有十几两银子的收入。

尽管不全是火锅和烫菜挣的,可管他什么挣的,反正是钱就对了。

等过阵子,他再弄点别的东西来一起卖,说不定往后一天就能卖出一两银子。

发达奔小康,指日可待了。

姜宁瞥一眼卫长昀,见他看书认真,可心里又高兴,便轻手轻脚走过去,打算看情况再行动。

谁知才靠近,便被卫长昀发现。

卫长昀抬头看他,“高兴了?”

姜宁笑得嘴角压不住,从后面抱住他,脑袋枕在他肩上,“嘿嘿,就是高兴嘛,想跟你分享。”

卫长昀偏过头,嘴唇在他脸颊贴了贴,“我也高兴。”

姜宁笑起来,忍不住埋脸在他颈侧。

作者感言

红茶泡泡机

红茶泡泡机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