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47章

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红茶泡泡机 3630 2025-08-02 08:08:07

前几日下了一场不小的雨,浸透土壤,哪怕连着出了两日太阳,翻开表面一层土,下面摸着还是湿的。

姜宁放下背篓,拿着小锄头先除草。

地里种的都是蔬菜,从土豆到玉米,再到辣椒跟豆苗、麦子、花生,这些作物容易被土里带的杂草籽抢走养分,所以定期得来除草。

姜宁瞅着地上的杂草,一锄头下去,锄头都不见影了,全埋土里。

走过来的卫长昀,话到嘴边顿了顿,目光扫过陷在土里的锄头,斟酌道:“我并非是要同书铺造假,只是替富贵人家做摹本,古往今来,许多书法大家真迹难以流传,反倒是摹本因是石刻,故而留下。”

卫长昀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姜宁的反应,见他耳朵动了动,心下了然,知晓他在听。

“是我未说明白,让你担心。”

卫长昀扫向他握着锄头的手,停顿片刻,“你信我,我不会做违背良心的事。”

姜宁垂着眼,跟手里的锄头较劲。

话听完,倒是解释通了。

摹本可以做,但卖书不行,他们还没有沦落到要典卖书为生的地步。

“不必跟我解释,你一向主意大,跟我说什么。”姜宁哼了声,气没全消。

卫长昀一怔,想起两个多月前,他从私塾退学,姜宁劝自己回去的事。

“我听嫂嫂的。”

姜宁不吭声,专注拔锄头。

怎么这么费劲儿呢?连一把锄头都跟他作对是吧。

“你爱听谁的去听谁的,别跟我说。”姜宁心里烦呢,没了平时的开朗,难得露出了小性子。

卫长昀也不恼,知道是自己有错在前。

这件事他的确有失考量,没有细细想清楚,更别说和姜宁商量。

而姜宁不管是做酸汤、卖辣椒、卖土豆片,都事前与他商量好了,不曾一人担下,有所隐瞒。

“我不该不和你商量就独自决定,我知错在何处了。”卫长昀并不愚钝,很快想明白姜宁在气什么。

何况相处这么些日子,姜宁是什么性子他知道。

姜宁终于回头看了他一眼,“卖书不行。”

卫长昀点头答应,那些书上有他的字迹,虽不影响,可从几岁起到如今,书早已不止是一本书了。

其中几册,还是他与父母、兄长去镇上时一起买的。

“摹本可以。”姜宁见他表情严肃,到底没了脾气,神色缓和了许多,“不过这些人要石刻摹本来做什么?”

“放在园子里,或是祖宗祠堂、庙里。”卫长昀解释道:“镇上书铺只有那一家,所以在石刻前,都会去书铺问,或者干脆直接找认得的人。”

石刻摹本的活并不多,运气好时才能碰上,有时一月也不见得有。

姜宁“嗯”了声,并未再多问。

他自然知道石刻摹本是什么,语文书、历史书上都见过,多是对书法大家真迹的临摹。

千百年后,石刻摹本也是文物里的无价之宝。

尴尬地看了眼面前这一块地方,别说杂草,连种下的豆苗都差点被他拔了。

锄头还陷在土里,姜宁咳了声,用力往外拔。

力气用了,锄头还一动不动。

卫长昀伸手,手腕一动,用巧劲把锄头带了出来,几乎没费什么力气。

姜宁:“……”

罢了,他得认清事实,他就不适合干一些活。

“我去把竹条抱过来。”姜宁思考了下,“等把地里的活干完,我们去趟王木匠那儿,我想拜托他帮我做个东西。”

卫长昀看他要站起来,伸手扶了下,“做什么?”

问完想到去易安楼送货那天,姜宁似乎提过,“是上次在街上说的东西?”

姜宁跺了跺脚,免得腿麻,“你记得啊。”

卫长昀点头,拿起锄头接过除草的活。

搭豆架的活不难,就是有点费时。

把竹条扎进土里,一左一右各一根,然后上面那头绑在一起,最后用一根横着的竹条加固。

豆架的作用就是让豆苗长起来之后,藤能顺着竹竿爬,有利于后期打理。

而且等豆长出来,也不会掉在地上,长歪了。

不管是豇豆还是四季豆,长出来都是漂亮地垂着,好看还还摘。

等搭完豆架,又拔完杂草,一个时辰就过去了。

姜宁累得脸通红,坐在田埂休息,抱着水罐咕噜咕噜地喝,“歇会儿再去摘毛辣果。”

卫长昀拍着手走来,坐下后,自然从姜宁手里接过水罐,“这野果平时也没人摘,至少今年咱们可以多摘点。”

反正野生的,谁都能摘,只要不去别人家地里就行。

“瞒不了多久,王邦那对父子知道了,肯定会去易安楼那边打听,到时候就会怀疑到这上面来。”

姜宁看了眼田埂旁边那株毛辣果,果子已经橙黄橙黄的了。

“我是想,等八九月时,把野生的移栽到自家地里,再给修修枝,竹竿给搭起来,明年能结得好点。”

“改成自己种?”卫长昀想了想,“那得连根挖,不然种不活。”

村子里也有去山上挖果树来家里栽的,多养几年,结的果子要比野生野长的甜。

“连根挖就行,也不深。”姜宁用手背擦了擦脸上的汗,“这毛辣果也不止能做酸汤,平时拿来调味、炒菜都行。”

卫长昀点头,抱着水罐喝了点水。

在地里歇了会儿,姜宁和卫长昀就去摘毛辣果了。

时间紧、任务重,时间就是金钱,毕竟他俩得在一个月内赚到十五两呢。

-

晌午后的村子,迎来了一天最宁静的时候。

趁着早上凉快去地里干活的人,大多都回来了,吃完饭正好午睡,连精力旺盛的小孩都没那么吵。

姜宁和卫长昀回了一趟家,把东西放了,又随便扒拉了两口吃的,就在堂屋那张桌上写写画画的。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你看看,能看明白吗?”姜宁把自己手里的那张纸递过去,期待地看卫长昀。

画得应该也没那么差,就是多少有点抽象了。

他自己能明白,别人能不能明白他就不确定了。

卫长昀铺开一张纸,用干净的茶杯压住一角,再用手掌贴住,仔细铺平。

听到姜宁的话时,转头看去,“应该不难,我先……”

“?”

姜宁看他一愣,清清嗓子,“画风太简单了一点?”

卫长昀抬了抬眉,看眼姜宁,视线又扫向手边的画。

他从未见过这样的画风,大概只有孩童才能画出横平竖直、不带修饰的画。

卫长昀想了片刻,试探问:“很像街上小贩手里的推车。”

姜宁眼睛一亮,点点头,“对了,就是推车,不过我这个推车加了点设计,可以一车多用。”

“是想让我按照这画再描一遍,到时候给王木匠照着打?”卫长昀虽是在问,但看姜宁反应,多半是说对了。

姜宁不瞒着他,撤回探出来的上半身,坐回长凳。

拿起水杯,润了润唇,眼珠转了转,“我对你的画技比较有信心。”

“我试试。”卫长昀挽好袖子,拿起笔道:“要给木匠照着打,得把内部也画出来,嫂嫂可否再画个示意?”

“没问题。”姜宁放下杯子,拿起笔,完全没一点压力就在原来的纸上画起来。

反正最后是卫长昀出图,他就是个草图。

“这车做来,是要去镇上卖东西?”卫长昀照着姜宁的草图,勾画出车的轮廓。

“嗯,不然只靠卖酸汤,就算卖了书,加上家里的钱,也得再做二百斤出来。”

他们能做,易安楼也不一定能收这么多。

总不能强买强卖吧,或者有难处就要别人预付款,做生意不能靠这个,有伤合作信誉。

所以,他决定去卖小吃。

在决定好卖什么之前,先把工具落实到位。

“还忙啊?”朱红端着一盘刚炸好的豆腐果进来,盘子边上还放了一碗姜宁调的蘸汁。

姜宁抬头,“阿娘你去歇着吧,别管我们了,等这儿画完我们得出去一趟。”

朱红看眼桌上铺开的纸,一股墨香淡淡飘着,“那这豆腐果你俩趁热吃。”

“你们回来前,按你说的炸了给小小和小宝吃,他们都夸。”

姜宁笑得乖巧,“那也是娘你学得快,我就给你做了一遍,你就记住了。”

朱红笑他会哄人,也没多待,怕打扰他们,嘱咐两句,又说等会儿她把毛辣果洗干净,便回屋去午睡。

目送朱红离开,姜宁怔神好会儿,收回视线时,低低笑了声。

虽然姜大志不是东西,可为了让朱红自由,这十五两花得不算亏,反正——

姜大志和王邦父子的报应,以他们的为人处世,安生不了多久。

姜宁画得差不多,放下笔,在一边擦了擦手就去夹豆腐果。

豆腐果,不是单纯的炸豆腐。

做法不难,却也很少有人这么吃。

先是把豆腐块全部用手捏碎,没小苏打只能自然发酵。

用布盖着一炷香的时间,让豆腐自然发酵,然后再手搓成圆形的丸子。

炸的时候要热油下锅,等炸到外层酥脆变色,就可以捞出锅。

蘸汁调制就是糊辣椒,加一点醋、葱,然后就是酱油。

吃的时候,用筷子把丸子破开,外酥里嫩,包裹在外层的酥皮下,是软嫩的豆腐。

浇上蘸汁,管饱还好吃,满嘴豆香混着鲜。

根据个人口味,可以在蘸汁里加酸萝卜丁、折耳根碎。

“你停会儿,尝一个先。”姜宁把浇了蘸汁的豆腐果放到小碗里,“包好吃。”

卫长昀没立即停笔,把推车主体的最后一笔画完,才放下笔,“我根据平时所见,大概标了一下长短、高矮,嫂嫂看看可否。”

姜宁诧异地看向卫长昀,又立即去看他面前的那张纸。

栩栩如生。

一辆推车竟然让他看出了几分艺术性。

“我刚还说忘了什么,原来是忘了标尺。”姜宁托着脸颊抬头,眼里的夸赞没半点遮掩,“长昀,你这是文理全才啊。”

什么古代读书人只懂四书五经、写申论,都是片面之词。

这分明是文理全才,指不定还能知晓点天文地理。

卫长昀对姜宁时不时冒出的奇怪词儿已经免疫,拿了碗,端着尝了口豆腐果。

“你先别着急夸,看看是否有遗漏的。”

姜宁“昂”了声,语调上扬,“我看是没什么问题,等会儿把内部结构再标注一下,木匠经验丰富,一定看得出。”

卫长昀停下吃的动作,抬眼看了看姜宁,又很快移开视线。

高兴了就好。

他心中高兴,又为之钦佩。姜宁看似不胜打击的漂亮之下,却是遇事有主意,不会轻易放弃的坚韧性子。

就好像,不论遇到什么事,他总会去想办法解决。

姜宁看着图纸,忽然想到什么,“长昀。”

卫长昀“嗯”了声,偏过头去看姜宁。

他俩一站一坐,卫长昀看过去时,便看到姜宁微仰着脸,表情因为在想东西,显得有些纯良、茫然。

卫长昀无意识捏了捏筷子,道:“什么?”

姜宁眼神这才跟他对上,“你觉得这豆腐果味道如何?”

卖小吃,自然是要卖好吃的。

先不管别人能不能做,好吃得放在第一位。

卫长昀看清他心里所想,便道:“好吃,而且内里豆腐软嫩,牙口不好之人也能吃。”

姜宁点头,收回视线,若有所思道:“推车一边用火,一边是案台,我想……”

“除了凉拌炸土豆之外,再卖炸豆腐果和包谷粑。”

原材简单,也便宜。

小吃生意就是走量不走价,主打一个买了还想买。

一份土豆五文,一份豆腐果十文,再加上一个包谷粑三文,算下来,也不少了。

推车若是能在十日内做好,那就能卖二十天,就算不卖满二十天,半个月是有的。

按照一日三百文左右的进账算,半月就有四贯了。

“……你看,这些是我算的小吃收入,再加上其他的,应该能凑够。”姜宁停下笔,咬着笔头。

卫长昀仔细看姜宁算的账,每一项都算得不是很高,加起来和之前他们卖辣椒和土豆片的收入差不多。

“算上石刻摹本,这账是不是会松一些?”

姜宁明白他的意思,点点头。

现在算下来,一个月十五两倒不是异想天开。

只是,这都是往好了去想,碰上个意外,或者卖不出去,那就真难说了。

况且这还没减去家里开支和成本,只是纯收入。

姜宁想起什么,抬眼看卫长昀,眼里盈着笑,“没关系,我们还有最后一张底牌。”

赌赢了,一个月赚十五两,不过是探囊取物。

卫长昀被他眼里的笑晃了晃神,目光落在他颊边的一抹墨色上。

等他再回神时,携着墨香的手指已经贴在姜宁颊边。

姜宁疑惑:“?”

卫长昀薄唇微抿,指腹蹭掉那点墨迹,“墨弄到你脸上了。”

说完,摊开手,手指上那点黑很明显。

姜宁“哦”了声,便没在意。

作者感言

红茶泡泡机

红茶泡泡机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