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一声响,杯子被重重放到桌上。
桌旁其他人吓一跳,伸出去的筷子蹲在半空,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夹菜。
顾苗盯着赵秋,哼了声,“秋哥儿,你也太不实诚了,我们关系这么好,你跟姓王的小子情投意合还瞒着我们,下次我再也不给你留着五香糕了。”
其他人一听这威胁,跟五岁小孩似的,立即该干什么干什么,让他俩自己去掰扯。
顾今南悄悄叹气,拉了一下顾苗的衣袖,“阿爹,你这样说对我都不管用了。”
小孩子要自律,是父亲说的。
顾苗敲了一下他额头,“不许装老成,别跟你爹学。”
赵秋放下筷子,好声哄道:“对我管用的。”
顾苗满意一笑,瞥向王子书,“愣头青一个,听说还为了学业消失了三天,以后你要是欺负秋哥儿,我可不放过你。”
“你们私塾的严先生,我可熟得很。”
王子书忙点头,生怕慢一会儿就又成为众矢之的。
“苗哥儿。”赵秋低声道:“他不会欺负我的,我也不会让他欺负。”
顾苗“啧啧”两声,摇了摇头,“这就开始护短了啊。”
一句逗趣的话,一屋子人都笑了起来。
今天来易安楼,是碰巧都赶上了,全都在,所以才能在年前聚一块。
年龄相仿,最大也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
又相识不少时日,说话间气氛融洽,一句话接一句话,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姜宁和卫长昀打算搬到镇上的事。
“上次你们想去看的宅子,看了吗?”顾苗问道:“要是没看到,要不先把订金交了,反正能退。”
沈明尧也赞同顾苗的主意,“那宅子位置不错,而且你们要在前面摆小吃摊,或者开个小店都方便。”
宅子好,想买的人就多。
永安镇虽然没有多少人家,而且周边村落上来买宅子的少,可也有一些人家想多买一处宅子,给小辈分家了用。
赵秋和王子书没发表意见,不过吃着东西,听见了也抬头。
“上回看过了,钱也交了一些,等着开年后去把地契和房契,还有户给过了。”
姜宁解释说:“没想到买宅子也要不少手续。”
他之前都不知道买宅子这么麻烦,还以为一手交房契、地契就好,没想到还得从官府那边走一趟。
不过也好,衙门那边过一道,日后要人反悔,或者家里犯浑上门闹,说什么没卖、不知情,也有个凭证。
花大钱的事,不能马虎过去。
“那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搬?要不要我们帮忙,有车的话,会方便一些。”
顾苗听完,看姜宁的眼神又多了几分崇拜,“宁哥儿,你可真厉害,事情不声不响就办妥了。”
姜宁失笑,“这不得多亏了你之前帮我找的宅子,要不是有那个清单,我也不能这么快定下来。”
“我家驴车也能拉东西,要是顾苗哥和沈大哥家的马车一起,那能少跑两趟。”
王子书说了一句,“还是你们打算一点一点搬?”
闻言赵秋也好奇地看姜宁和卫长昀,视线来回扫了一圈,觉得王子书猜对了。
姜宁和他对视一眼,笑了起来。
“我们是打算一点点搬,不那么大张旗鼓的了。”
“嗯,等过完年,每次到镇上时收拾一些。”卫长昀接过话,“到时搬好了,再请大家到家里来做客。”
“也好,不过大件的东西总是要用车的,要用的时候你们一定得说。”
顾苗不强求,却有些好奇,“你们是怕村里人说闲话吗?”
姜宁和卫长昀对视一眼,齐齐摇头。
搬家这事儿,旁人要说闲话他们也堵不住那些人的嘴。
一是人都走了,村里人很快就会发现,瞒不住的。二是他们也没打算瞒,只是分批搬东西会轻松些。
顾苗点点头,“我想也是。”
在易安楼待到了未时三刻,他们四人便跟顾苗、沈明尧一家三口道别。
回去的路上,四个人说起了过年的事。
“上元节那天,我们一起去灯会?”赵秋虽性格内秀,却还是贪玩的年纪。
每次过年都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家里人不用出去干活,都在家里,热闹又舒服。
王子书一听,立即答应,“那我吃过饭就去叫你。”
“宁哥儿,你们呢?”赵秋点下头,问道:“还是你们有其他的事?”
姜宁一句话差点没憋住,说出村里还有上元节灯会啊,好险咽了回去。
“去啊,不过今年在哪啊?”
他话音刚落,旁边卫长昀的嘴角便弯了弯。
姜宁余光扫过去,有点想给人胳膊一拳。
自从他们俩坦白之后,一到这种时候,卫长昀就一副要笑不笑的模样。
讨嫌。
“就在咱们村和大河村中间那个坝子,说是要搞一些集市,什么小玩意都有。”
赵秋说着,朝王子书看了眼,“是吧?”
王子书心思都在他身上,一问就答了,“嗯。”
上元节灯会集市,听上去怪有意思的。
姜宁答应下来,约好了上元节那天,一块去灯会上玩。
-
腊月十二,又下了一场雪,天变得更冷了。
前两日腌好腊肉和腊肠,得挂进棚子里,用松树枝熏着,大概得熏五天。
姜宁和卫长昀弯着腰,把肉都挂到横在棚子顶的木棍上,就往棚子里放松树枝。
熏腊肉不能用明火,有一点火星烧着就成,那样烟大,才能把肉熏出味道。
朱红看他们忙进忙出的,又担心着凉,只能烧着水,等他们忙完了能喝一口,或者泡泡手。
姜宁拍掉袖子上的灰,十分庆幸之前让朱红改了两双袖套出来,不然这一身衣服,穿这几天就得废掉。
“反正在自家院子里,时不时出来看一眼就成,不用一直守着。”
姜宁抬眼看卫长昀,“就是得换身旧衣服,不然这大冬天的,沾上一身味,洗都洗不掉。”
“浴房里有皂角,之前存下的。”卫长昀已经嗅到了味道,“之前你做的香皂,也还有。”
姜宁心想,太小看熏腊肉的味道了。
他记得有一年他爸妈没在家里熏,是去外婆家那边买的猪,顺道就在那里熏好了再回来。
结果他正在一楼客厅看电视,门打开,他爸妈抬着一筐腊肉腊肠进来,那味道,浓得像是在地里的烧火堆旁站了几天几夜。
晚上洗澡、洗头都没去掉,衣服更是没法要,直接就丢了。
得过了两三天,那味道才彻底没了。
“先这样,熏一会儿再出来看看。”姜宁看眼火堆,确定不会烧起来,便拉着卫长昀回堂屋。
“你快去温书,难得清闲。”
卫长昀失笑,这一阵的确是难得的清闲,不忙农活,也不用出摊,每天忙的不过一日三餐罢了。
熏肉的活,家里三个大人轮着来。
一人去看一会儿,加了柴,又看看火星会不会烧着,没什么便回去。
这么轮流了三天多,可算是看出点腊肉的样子了。
想到腊肉炒蕨菜、炒青椒、炒蒜苗,还有炒豆干都特别好吃,姜宁比谁都积极,一个时辰能出去三四回。
再说,就不和其他菜一块炒,单独煮熟了切片也是饭桌上不能少的下酒菜。
“宁哥儿,没人来偷肉。”朱红看他又要出去,忍俊不禁,“你这进进出出的,容易着凉。”
姜宁已经摸到门栓的手一顿,不好意思回头,“我就是看看,怕烧起来,肉全没了。”
朱红瞥向一旁认真看书的卫长昀,见他没反应,又道:“我才看过。”
姜宁撇嘴,心想要不是没办法搭个大点的棚子,他都想跟腊肉、腊肠住一块了。
还方面照看。
“去吧去吧。”朱红看他眼珠直转,无奈失笑,“再熏两日就成了。”
他们家以前也熏腊肉,不过都是放在灶房的顶格挂着,就挂在灶台上方,这样做饭、生火,烟子也能飘上去。
熏出来的肉没那么重的烟熏味,但腌肉的时候就做得比较咸。
姜宁一听她松口,立即出了门,直奔棚子去,心想那几块豆腐应该也差不多了吧。
“婶婶,宁哥哥身上都是烟熏味,好像熏鱼啊。”
“哥哥你不要胡说,要让宁哥哥听到,他肯定难过,他可爱干净了,平时都香香的。”
……
卫长昀坐在离炉子远一些的地方,一是安静,二是没那么暖和不容易困倦。
一走神,听了两句,便下意识往门外看去。
隔着门也看不到什么,只是略有些静不下心来。
他握着书,思绪已经飘远,全然没有接着读的专注力了。
这一年来,日子过得他有些恍然,起初是憋着一股劲儿,想扛起一起。
后来是有了姜宁,他们俩一起撑起这个家。
逐渐和姜宁熟悉后,他便不自觉地会关注他一举一动。
到如今,他们俩的事在长辈面前过了明路,不久后就会成亲,他却依旧没有实感。
不是想要通过成亲把姜宁留下,而是担心姜宁会因此不得不留下。
心中困惑,也不知道要怎么说,只能暂时搁置在心里。
收回视线后,他低头看着手里的书,不免想到了来年的两场考试。
罢了,先温书才是要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