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52章

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红茶泡泡机 2981 2025-08-02 08:08:07

端午一过,姜宁和卫长昀在筹备小吃摊之余,除了忙于农事,卫长昀还得去镇上给人摹石刻拓本。

石刻拓本并非易事,是件精细活。

卫长昀摹好的字,得先给买家过目,可行了才能拿给石刻师傅。

石刻师傅更是仔细再仔细,生怕不小心刻坏了,一整块石料都得报废。

故而,会先在材质一般的石料上练刀,练好了,才会真正落刀。

卫长昀从书铺取了要临摹的帖子,拿回家中后,在与石料大小一样的纸上摹写。

不止是要临摹字迹,更要算好字的大小和排版,以免石料刻不下。

“怎么样了?”

姜宁放下背篓,手里攥着素帕,一边擦汗一边走进堂屋。

卫长昀闻声抬头,悬着的手腕一顿,移开笔尖后,稳当放下,“不太满意。”

姜宁走到桌旁,侧身看去。

他看过原帖,是豪放、潇洒的草书,笔锋犀利,笔走龙蛇一般的字迹,的确不好临摹。

这样的字,别说旁人来学,就连本人自己都不一定写得出一样的。

虽说他觉得卫长昀写的已经很好,但他书法不怎么样,堪称潦草,看不出门道来。

“那就有灵感时再写。”姜宁收起帕子,去一旁倒了两杯水,递给卫长昀一杯,兀自喝了起来。

“正好你得空,我们去王木匠那儿看看。”

卫长昀接过杯子,抿了口就放下。

转头看向姜宁,“这几日,家里的事又落在你身上了。”

“你跟我还客气啊?比起在桌前一站一天的写字,还不如让我去山上摘野果。”

姜宁咕噜喝完水,顿觉凉快了不少。

卫长昀收起笔墨和纸,瞥向堂屋门边的背篓,“去山上了?”

“嗯,离得近嘛。”姜宁点头。

今天卫长昀要摹帖,姜宁吃过早饭,趁着凉快就去了地里。

活倒不多,就除除草、松松土,把爬完了的藤蔓扒拉到豆架上,再给坏掉的虫叶剪掉。

三块地绕了一圈,看着长势良好的作物,姜宁心情大好,就顺势进了山。

算算时间,上次那棵杨梅也该熟了。

吃着酸不酸另说,摘回来泡酒也不错,逢年过节小酌一杯,或者有客人来,那也有酒招待。

“尝尝?”姜宁抓了一把,手伸到卫长昀面前,“我吃过了,比上次甜不少。”

不是人工栽培的杨梅,很难红到发黑。

这会儿五六颗红透了的杨梅,团在姜宁手心,果肉粒粒饱满,淡淡的果香飘开。

卫长昀拿了两颗放进嘴里,是比上次要甜了不少。

“你摘了这么一筐?”卫长昀问完,想到什么,上下打量着姜宁,“爬树了?”

姜宁挑眉,强行压下心虚,“那不然我怎么摘得到?你又不是不知道那树有多高。”

追着小鸡玩了一圈的小小和小宝满头汗回来,呼哧呼哧地喘着。

“爬树?谁爬树了?”

姜宁:“……”

“去洗手,然后拿碗来装杨梅洗了吃。”

话题岔开得极其生硬,但哄小孩足够了。

一听有杨梅吃,小小和小宝听话地去洗手,又去厨房里拿来碗。

朱红端着篮子从菜园出来,“后边的菜长得好,不过四周的篱笆得加高下,鸡再长大点,就能飞进去了。”

“那过两天加高些。”姜宁朝朱红摊手,“娘,吃吗?”

朱红看他被染红的手指,嗔怪一笑,“你啊,心思要么在赚钱上,要么在吃上,什么时候——”

话说到一半,想到什么,话锋一转,“都跟个小孩一样。”

“那我是还小。”姜宁一点不害臊,心情可好了。

分完手里的杨梅,拍拍手转身回屋,“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过得舒坦比什么都好。”

朱红咬着酸甜的杨梅,轻轻摇头,眼里满是宠溺地去了厨房。

卫长昀笑了笑,拿起门边的背篓,放到堂屋的矮桌上。

等姜宁换好衣服出来,卫长昀捧着一把洗好的杨梅站在院里等他。

姜宁看见,也不客气,走过去就伸手,“走吧,去看看我们的手推车怎么样了。”

眼瞧着就要到月中,今天能取推车,去摆摊再快也要后天才行,得要一天准备食材。

天热了,食材放不久。

况且就算天不热,提前备好的,也不够新鲜。

-

到了五月中旬,天是真的热起来了。

走在村里的小道,树影重重,一路上都是斑驳的树影,风一吹,茂密的树叶唰唰作响。

村里的小孩都换上了单薄的衣裳,三五成群地在一块玩。

一眼望去,处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模样。

姜宁手里兜着杨梅,一边吃一边走,“其实我刚才把杨梅树踩断了一根。”

卫长昀手里还给他捧了一堆,听到后转头。

“太脆了,我这么轻都承受不了,也不能怪我吧,我很小心的。”姜宁十分认真解释,“也不知道家里石榴什么时候熟,对了,村里有人家种桃吗?”

不是寿桃那种,就艳红桃。

按照地理位置来看,应该是有的。

卫长昀看他手里的快吃完,手伸过去,目睹姜宁眼睛都没瞥一下,精准地拿走几颗。

“不知道苗哥儿那卖得怎么样。”姜宁思忖道:“要是卖得好,这两日就该来取酸汤了。”

上次他们摘了两背篓的毛辣果,腾出三个有椅子那么高的坛子来装,加起来少说有六十斤。

卫长昀前几日去镇上取书帖时,没去易安楼,只买了姜宁交代的东西回来。

倒也不打紧,如姜宁说的,要是卖得好,这一两日就该再来取酸汤了。

“嫂嫂喜欢吃果子?”卫长昀在姜宁把手再伸来时,问道:“后面菜园,可以种些。”

姜宁吃太多,酸了下牙,眯起眼。

“家里不有石榴吗?”

卫长昀愣了下,没再说这件事。

姜宁揉了揉腮帮,朝他看去,“我只是贪嘴,真正让我种果树,可不一定能种活,而且……”

他狡黠一笑,眉眼弯弯的,“去山上摘,你不觉得有意思吗?”

什么都搬到家里来了,可就没意思了。

偶尔去山里走走,发现些意外之喜。

卫长昀愕然,知道姜宁看穿了自己的心思,道:“还是嫂嫂通透。”

“你呀,就是心思重,什么都想要周全,可事事哪有那么周全的。”姜宁拍拍手上的残渣,见他眉头还微蹙着,伸手两指轻轻一抹,“小小年纪,别皱着个眉了。”

卫长昀眼瞳倏然收紧,又在姜宁拿开手时恢复,除了一瞬的怔愣外,如果不是绷紧的心口尚未放松,全然看不出一丝异样。

“对了,小吃菜单我换了一下,今晚全上桌,你们帮我尝尝看。”姜宁一脸期待,“夏天,还是得卖开胃的。”

卫长昀敛下心思,垂了垂眼,笑着问:“嗯。”

说话间,两人走到了王木匠家院子外。

王木匠听到声,从堂屋里出来,“来拿你们那小推车啊?”

卫长昀点头,走进院子,“正好七天,便过来看看。”

姜宁笑眯眯的,目光飞快扫了一圈,一下看见了放在院子里角落里的手推车。

“姜家哥儿的眼睛尖得很,都看到了,就过去检查检查。”王木匠乐呵道:“正好,我给你们多花了点心思,可拆卸的,不然这么大个东西,可不好搬。”

刚才姜宁是高兴推车做好了,这会儿就是又惊又喜,眼睛一下亮了。

“可以拆卸吗?”

王木匠得意地抬了抬下巴,“上面四根支柱都能拆下来,下面的隔板也都能拆,方便洗。”

卫长昀也意外地抬了抬眉,好奇地跟着走过去。

没人会不喜欢自己的东西被夸,尤其是花了心思的,一夸心里能乐一年。

“哇!好厉害!”

“这个推拉轴也太丝滑了。”

“就这么装上去吗?”

“这样就好?”

……

在姜宁为主,卫长昀为辅的一句接一句的夸赞里,王木匠渐渐迷失了自我,等送姜宁和卫长昀离开时,还把剩的那点料子,给他们飞快钉了两条小板凳。

王木匠站在院子里,摸了摸后脑勺。

还得是识货的,不然都不知道他的厉害。

姜宁浑然不知,拿着两条小板凳,再抱着四根木柱,琢磨起了摆摊的选址问题。

“卫家的,你们这又是折腾什么呢?”王邦不知道从哪儿窜出来,站在一边凉嗖嗖地冒了句。

姜宁皱了下眉,还没来得及说话,身边卫长昀先开了口。

“和你无关。”卫长昀对王邦和王栓父子没半点好感,从前是,现在更甚。

若非没有证据,他定要把王栓扭送到县府。

“我好歹算你长辈,你这是什么语气?”王邦嘿了声,上前嗤了嗤,“不就是攀上了镇上的顾家,真以为是什么好货色。”

卫长昀眉头皱紧,“那你攀上的王家,又是什么?拿钱威逼女子入府为妾?”

话音刚落,姜宁眼睛瞬间瞪大,耳朵仿佛都立了起来。

王邦一噎,半天没想出反驳的词,“那又怎么了?好歹吃喝不愁,还有人养了呢。”

姜宁一脸嫌弃,“呸”了声。

强迫人跟自己婚配,哪有这么不要脸的。

卫长昀冷眼扫去,“无耻之人,确实是巴不得如此这般。”

丢下这话,卫长昀转回来,对上姜宁的视线,“家里还有事,走吧。”

姜宁“昂”了声,斜一眼王邦,拿着东西往家走。

“你说,他怎么老盯着我们,是不是有什么歪心思了?”姜宁琢磨了下,“他要真胆子那么大,我们得防备着才好。”

不仅得防备,还得给人下个套。

让王邦父子主动钻进来,给一个狠的教训。

卫长昀敛眸,思忖片刻,“他应当是打酸汤方子的主意,这事儿村里没几个人知道是从我们手里出去的,镇上也只当是易安楼厨子做的,只有王邦悄悄盯着,能知道。”

姜宁哼了声,“他倒是胃口大,直接把主意打到方子上来。”

这种心术不正的人,蔫坏了。

他俩说着话,不知不觉到了家门口。

还没进院子,就听到了一阵说话人。听着人不少,怪热闹的。

可是……

姜宁疑惑地看去,脸上浮起茫然,转头和同样表情的卫长昀对视一眼。

“我发誓,我真的只叫了秋哥儿来。”

卫长昀扫过院里的人,缓缓呼出一口气。

“我知道。”

王子书不在私塾里待着,领着王子修一块来了。

比端午放灯那天还多了个杨修远。

约摸是跟着赵秋一起来的,两家离得近。

至于顾苗一家,更好解释了。

名义上是拿酸汤,实际上八成是顾苗起了玩心,所以才自己来,没让伙计过来拿。

“哎?他们回来了!”

姜宁听到这一声,头一次生出想要脚底抹油跑掉的念头。

作者感言

红茶泡泡机

红茶泡泡机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