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50章

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红茶泡泡机 3847 2025-08-02 08:08:07

“这是鱼腥草?”

卫长昀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姜宁回头,“你认得?”

鱼腥草就是折耳根,可入药,有清热去火的作用。

但味道怪异,除了西南地区,其他地方的人大多接受不了。

卫长昀在他旁边蹲下,伸手掐了一把叶子捏在手里,“此物可入药,故而见过。”

“那可吃过?”姜宁折了一根木棍,往土下挖了挖,露出一截带着泥的根。

闻着就香,一定要吃新鲜的,嫩的。

“凉拌或者炒肉。”

卫长昀摇摇头,解释道:“倒是有人吃,只是大多人吃不惯。”

姜宁略有惊讶地眨眼,在西南还大多人吃不惯啊?

他一直以为是少部分人吃不惯。

折耳根这东西他打小吃到大,尤其是凉拌和炒腊肉、炒干腌萝卜丝也特别好吃。

“那明天弄一盘凉拌的。”姜宁拍拍手,站起锤了两下胳膊,“走了,回家包粽子。”

卫长昀点头,捻着那片鱼腥草叶子,看向姜宁圆乎的后脑勺,拎了背篓跟上去。

端午节,吃粽子,挂菖蒲,是各地统一的习俗。

因地而异,还有五色糯米饭、五色绳、划龙舟之类的。

别的地方粽子什么样姜宁不知道,反正他只会包一个样的。

从小跟他爸妈那儿学来的。

粽叶和糯米洗干净后,粽叶用干净的布擦掉表面水分,两片叶子交叠一般,挽出一个长筒尖头的形状。

拿稳后,确定不会漏米,就往里装糯米。

装到齐口平,稍微冒出来一点儿,再把叶子往回盖,食指和拇指顺着边缘收拢叶子,捏紧往一边折去,最后用麻线缠绕一圈,就行了。

一盆糯米、一筐粽叶,加上要往里放的馅料,全摆在院子里的方桌上。

馅料不多,就蛋黄和腊肉块,加上素粽一共有三种。

麻线选了不一样的颜色,到时候想吃什么拿什么。

朱红放下手里的粽叶,往厨房看了眼,犹豫着道:“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

姜宁咬着麻线一头,说话有些含糊,“今天我俩去了趟易安楼,那边生意好了不少。”

朱红一听,稍稍放下心。

可再一想那是十五两银子,心里又没底了,这数目她这辈子都没一次性见过。

再加点,都够盖两间房了。

姜宁利落地打了个结,把粽子放到筐里,“我心里有数呢,而且……”

“鸡蛋也没放一个笼子里。”

闻言朱红有些糊涂,没明白什么意思。

“过两日就知道了。”姜宁冲她安抚地笑笑,拿粽叶时,无意识往厨房扫了眼。

卫长昀正在厨房里收拾,柴火、调料、菜、肉都一一归置整齐。

比起只会躺在沙发上指手画脚,还嫌做得不合心意,可太赏心悦目了。

姜宁捏着粽叶,放轻了声音,“今日去镇上,书铺那边的石刻要人先把字摹在石料上,人老板指名要长昀,给了半吊钱做定钱。”

朱红听了,不由惊讶。

这难怪家里有些余钱的,都想送人去上学,考不上状元也能挣不少。

姜宁看她表情,便知道她想什么。

之前他也觉得奇怪,卫家清苦,哪来的余钱给私塾。

私塾和官学不一样,交的钱也多,算上吃住、书、笔墨,可不是一笔小钱。

若是卫长昀能在书铺有事做,倒是说得通了。

相当于半工半读了。

朱红欣慰,又有些担心,“二郎这孩子,是个聪明又勤快的,要是一直在私塾好好上学……”

后边的话没说完,只留一声叹息。

“等拿到您的和离书,家里日子好过些,我就让他回去上学。”姜宁抿抿唇,心里算着,“如果顺利,应该不用等到明年开春。”

“那就好,不耽误就好。”朱红望着姜宁,既欣慰又感慨,眼里满是温柔。

自从姜宁到了卫家,她便一直担心姜宁过得不好。

尤其卫大就那么撒手没了,姜宁一个哥儿拖着一家子,得多辛苦啊。

如今看着卫家的日子,心结消散了许多。

“阿娘,您就放宽心,在家里住下去,反正咱们一家日子肯定越来越好。”姜宁眨眨眼,笑着说。

余光扫到卫长昀走来,姜宁放下粽子,抬头看去。

“收拾好了?”

卫长昀擦干手,点头坐下道:“粽叶不少,一块包能快些。”

姜宁问他,“你会包啊?”

卫长昀表情凝了凝,“不会。”

“……”

姜宁忍着没笑,“我跟阿娘包法不一样,这个简单些,跟我学好了。”

卫长昀往筐里看了眼,便点了头。

“我也要学!”

“宁哥哥,我也要学!”

姜宁还没开始教,原本在一旁跳房子的小小和小宝也挤了过来,嚷着要学。

姜宁抬眼看对面卫长昀,见他面露难色,笑了起来,“那你们跟着我的步骤一块学。”

说完,对上他投来的目光,“不难的,一学就会。”

卫长昀听后,顿觉有了信心。

他伸手从筐里拿出粽叶,先叠在了一起。

姜宁选了几片小的给两小孩,这才自己拿了粽叶开始教学。

“先叠在一起,然后绕一个圈,对,像这样围起来,下面要合拢,可以往里装糯米了,捏紧啊,用麻线这样绕,不然要——”

姜宁话音还没落地,就听到哗啦一声。

循着声音看去,一双眼睛倏然瞪大,只见卫长昀手里的粽叶散开,糯米全撒在了盆里。

卫长昀:“……”

指尖捏紧了粽叶,一紧一松。片刻后,他轻轻拨掉粽叶上的米粒,“我去喂鸡,顺道给菜园浇水。”

“二哥笨笨,我都会啦。”

“哈哈哈,二哥我也会啦,宁哥哥你看!”

卫长昀起身的动作停顿了下,无声轻叹。

目光扫过忍笑的朱红,再看眼盯着自己满脸不可置信的姜宁,赧然在脸上一闪而过。

姜宁看出他窘迫,抿了抿唇,努力严肃地跟小孩说话。

“不可以这么说话,你们二哥聪明着呢,谁都有不擅长的事。”

“噢!知道了!”

小小、小宝齐声道。

卫长昀瞥向姜宁唇边的笑意,正欲收回视线,却猝不及防撞上姜宁抬起的眼。

姜宁挑了挑眉,右眼轻眨,做了个“去吧”的口型。

卫长昀如释重负,少有地没坚持到底,飞快放弃包粽子的活,去喂鸡、浇水。

鸡不会飞,水不会自己跑,比起来安分很多。

前几日忙得团团转,事一个接一个,怪糟心。

眼下事情解决了大半,第二天难得的全家人都睡了个懒觉。

姜宁睡得最沉,起得最晚。

心里的大石头落了一半,他这一觉生生睡到了天大亮,连鸡都不打鸣了,才悠悠睁眼。

习惯地趴在被子里,卷着被子翻了个身,一条腿搭在被子上,埋着脸哼唧了几声。

新的一天,新的赚钱目标。

为了睡懒觉自由,必须努力赚钱!

等姜宁赖了一会儿床,一股粽叶和糯米的清香从窗户缝钻来。

姜宁嗅了嗅,觉出几分饿,轱辘翻身坐起来。

动作间,头发从肩后滑落,半张脸都被挡住。

姜宁薅了一把过长的头发,决定选个黄道吉日修一修。

稍微收拾过后,姜宁出了房间,门口一股菖蒲的味道。

“宁哥哥,你起了?”

小小趴在桌沿,眨巴着大眼睛看来,“婶婶说,粽子还要再煮好久才熟。”

姜宁说她馋猫,径自走到厨房外边,靠他屋子墙边放了一个盆架,平日里一家人就在这儿洗漱,天冷就会搬到厨房门边的小隔断那儿。

水凉得慢,还暖和。

虽然已经初夏,但水缸里的水还凉呢。

冷水冰得姜宁一哆嗦,那点残余的困意一点不剩,洗完就直接溜到厨房,看看有什么吃的。

朱红看他左晃右晃,眼花头晕,嗔怪道:“多大了,还这么淘?包子在屉笼里,洗手了拿。”

姜宁嘿嘿笑了,伸手虚虚抱了一下朱红,被轻拍了下手背,才去拿碗装了两个包子,用一根筷子叉着吃。

目光落到围在桌旁的兄妹三人身上,姜宁走过去。

“你们在做什么?”

几张纸,还有竹条。

是打算做风筝?

“放风筝吗?今天天气也适合,我们去河边草坪那儿放吧,树少点。”

姜宁好奇问:“真能做成燕子的形状?”

他叽里咕噜说了一堆,发现兄妹三人纷纷投来不解的眼神。

小宝天真地解释,“宁哥哥,我们在做灯笼,不是风筝。”

小小附和,“二哥说,晚上可以去放灯。”

“还可以在灯上画小花、小鸟,做成灯笼挂在檐下,镇上卖的都这样。”

姜宁一口包子卡在喉咙,差点噎着。

一声轻笑传来,他立即眯起眼觑去,卫长昀还没收起的笑落入眼中。

姜宁撇嘴,“那我也要一个。”

卫长昀抬眼,拿起竹条,“本来也是有的。”

姜宁“哎”了声,笑意很快爬到眼底,“没哄我?”

卫长昀点头,“每个人都有。”

姜宁自是信他,守在一边吃完包子,去厨房洗了手。

折回来坐下,手托着脸,“我能帮什么忙?”

河灯和灯笼的样式都选的简单的,这会儿功夫,卫长昀已经编好了一只。

“像这样,把纸糊上去。”卫长昀给他示范了下,又拿了之前两个小的河灯,教小小和小宝怎么做。

姜宁听得认真,学得也快。

他们四个围着桌子做灯,朱红把门边的菖蒲都挂好,又去备菜。

“阿娘,要不要我帮忙?”姜宁糊到一半,往朱红那儿看去,“等我糊好灯笼,就来帮你。”

朱红坐在檐下,腿面放了篮子,“不用,就一点活。”

“那我一会儿弄点豆面。”姜宁把竹片放回碗里,手指轻轻把纸压到竹条上。

灯笼形状是圆的,竹条竖着编出骨架,再把灯芯做好放进去,这才开始糊纸。

他这只灯笼,已经能看出轮廓。

旁边不知什么时候飞过一只黄色的蝴蝶,姜宁抬头看卫长昀,“想画一对蝴蝶。”

卫长昀握着笔的手一顿,很快又恢复,帮小宝把老虎画完,“那这两只灯笼就挂檐下,正好一对。”

姜宁“唔”了很轻一声,低下头,仔细把灯笼糊好。

明明卫长昀没看他,更没说什么,他心上却莫名地冒出一丝别扭的奇怪感。

-

难得过节,村里每家每户都早早地开了火。

才过午时二刻,炊烟陆续飘起,从村子里经过,都能闻到饭菜香。

姜宁糊完那两只灯笼,没再帮忙做灯笼,带着莫名的心虚,拿上小锄头去了地里。

挖了一把折耳根,还顺带挖了点苦蒜。

等他晃悠一圈回家,一眼看到正在挂灯笼的卫长昀,飞快挪开视线,进了厨房。

家里有朱红帮忙,要做的菜已经都备好,就剩他掌勺。

煮好的粽子从锅里捞了出来,这会儿放在灶台的篮子里沥水。

边上有一个小罐,是姜宁用黄豆加糖炒好的豆面,蘸粽子最好吃。

姜宁拆了一个粽子,趁热尝了一口。

烫,但好吃。

糯米裹着粽叶的清香,哪怕是放了腊肉的肉粽,也不会腻。

姜宁吃完一个,拴好围裙,挽起袖子擦擦手,“阿娘,你去歇着吧,就这些菜,我一个人就行。”

朱红切完蒜片,把切好的放进盘子里,搁了菜刀,“那我在院子里,要帮忙就叫我。”

“啊,知道的。”姜宁走到灶孔前,弯腰往灶里添了柴。

炒菜就得用大火才好吃,锅气特别足,而且菜不会蔫蔫、黏糊。

平时家里就两个菜加一个汤,或者三个菜。

今天过节,准备了不少。

炒了一个回锅肉、酸辣土豆丝、鱼香豆腐、折耳根炒腊肉,又煮了一个肉丸子青菜汤,再凉拌一碗折耳根。

朱红切了一盘咸鸭蛋,是从姜家走的时候,悄悄拿的,就五个。

香味飘出厨房,小小和小宝眼巴巴守在桌旁,等着开饭。

年纪小坐不住,不时还跑到厨房门口问,要不要帮忙。

厨房那边炒菜,卫长昀这里也没闲着。

做完灯笼挂灯笼,等灯笼挂好,他又绕着房前屋后,拿雄黄粉洒了一圈,驱虫驱蛇。

朱红听到姜宁喊自己,放下手里的菜盘,正要过去,就见不知道什么时候进堂屋的卫长昀出来了。

人从身边走过,她一下就闻到他身上的线香味道。

是给父母兄长上香了吗?

“我去帮忙端菜。”卫长昀拂了拂衣服和袖口,朝厨房走去。

卫长昀没留意到朱红的眼神,走到厨房门口,扶着门边把门推开。

“这些都拿上桌?”

姜宁顶着一脑门汗,点了点头。

锅刷干净,他把洗锅水倒掉,而后摘掉围裙,一边拿放下的袖子擦脸一边往外走,“我去洗一下,再换身衣服。”

他身上都是柴火味,又热又闷,不洗洗换身衣服,吃饭都坐不住。

卫长昀跟在他后面,看他出去,伸手扶了下门,“水打好了,你去洗了再换衣服。”

姜宁转过头,脸被布料搓得更红。

他俩视线对上,不知怎么,一块笑了起来,又把笑忍了回去。

一个去洗脸换衣服,一个张罗着拿碗筷准备吃饭。

家里热闹极了,大的小的都在一桌,边吃边聊,气氛甚好。

吃到最后,除了折耳根,其他菜被扫了个精光。

姜宁看了看泡在碗底的折耳根,凉拌菜这会儿最好吃,味都腌进去了。

又添了小半碗饭,把剩下的小半盘折耳根吃完。

旁边的小小一脸迷惑,第一次没赖在姜宁旁边撒娇。

好大一股折耳根味道啊!

饭罢,天还亮着。

一家人懒劲儿上来了,都坐在院子里乘凉,慢悠悠地说着话。

姜宁心不在焉,一会儿一会儿看眼桌上的灯,心里被期待挠得痒痒的。

端午放河灯,他还是第一次。

就是不知道许愿灵不灵。

作者感言

红茶泡泡机

红茶泡泡机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