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予怀立在廊下,脚边还坐着听见声音赶来看热闹的德音。卫听澜与易鸣走到院中,各拣了一截青竹拿在手中,定了一定,突然转头同时朝着对方袭去。
两杆竹子在半空撞出声脆响,易鸣骂道:“就知道你要使诈!”
卫听澜反唇相讥:“你不也招呼都没打一声就背后偷袭?”
“我那是防着你不遵武德,先发制人!”
“呵,说得冠冕堂皇,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院中一时竹光凌乱,杀意肆虐。
祝予怀抱着莲花手炉,德音抱着一罐子零嘴:“……”
他们到底在期待什么?
高手论剑前玄而又玄的开场白和竹叶飘飞的肃杀氛围,什么都没有。
德音:“公子,他们好吵。”
祝予怀无奈地笑了一下,眼睛仍一错不错地望着胶着缠斗的两人。
院中积了层薄雪,在打斗间扬起凛冽的雪雾来。卫听澜使的是那所谓以柔克刚的剑法,出招时显而易见地收了几分力。而易鸣攻势刚猛,一杆细竹舞得锐意生风,被卫听澜几个错身躲了过去。
一攻一守,一进一退,乍看之下,倒是易鸣占了上风。
十招之后,眼见着卫听澜左下腹露了个破绽,易鸣心中一喜,瞅准机会刺去,却听祝予怀忽然开口:“阿鸣,莫要轻敌。”
他心头一凛,一个掠身堪堪避开了斜刺里袭来的一剑。
卫听澜“啧”了一声,笑说:“九隅兄未免也太护短了。”
语气仍是漫不经心,他手上动作却逐渐凌厉,步法也愈发叫人看不懂了。
易鸣退了一步,卫听澜那身略显宽松的鷃蓝在他身侧一晃而过,他下意识抬起手中竹子格挡,却不想卫听澜并未攻击他的要害,反而闹着玩似的拿竹子往他腋下一戳。
易鸣的脸登时黑了。
偏偏这不按常理出牌的野路子他还躲不掉,被逗弄似的耍了几个回合后,易鸣想明白了——这人压根没想速战速决,就是在溜他,故意引他出丑!
不讲武德!下三滥的臭流氓!
祝予怀站在廊下,隐约看出些门道来。
卫听澜此前出招都很保守,甚至说得上慢条斯理,叫人一眼便能看得清楚。现在想来,并非是力不能敌,而是有意在展示那套剑法的基础招式而已。
十招之后转为攻势,则是将这些招式兼收并蓄,杂糅起来以一化十,还游刃有余地加了些堪称顽劣的小动作。
一言以蔽之,就是在炫技。
两人在院中鸡飞狗跳,从正经交手变成了卫听澜猫捉老鼠似的撵着易鸣玩儿。
祝予怀望着卫听澜唇边明晃晃的笑意,无可奈何道:“濯青。”
卫听澜闻弦声而知雅意,扬手一撩,轻而易举地击落了易鸣手中的竹子,利落地结束了战局。
被追得毫无招架之力的易鸣面色难看地甩了下手,站起了身来。
即便不愿承认,他也自知与卫听澜身手悬殊,已经没有较量的必要。
易鸣神情复杂地看着他道:“你有两下子。”
卫听澜抱剑似的抱着那竹子,吊儿郎当地一笑:“承让。”
祝予怀看着两人袍摆上沾的雪沫,招手道:“都先进来烤火,别叫雪水弄湿了衣裳。”
卫听澜应了声,几步跃上了阶去,笑说:“九隅兄觉得这剑法如何?”
祝予怀只瞧见他的发带和高束的马尾翩然一晃,转眼就在自己跟前站定了。许是刚打了一架身心舒畅,又或许是那鷃蓝的衣袍实在衬人,这样随性的动作在他身上显得神采飞扬,看得祝予怀不由得一怔。
这样的年纪,最是争强好胜,也最是意气风发,就像一团热忱的不知疲倦的火,耀眼又炙热。
祝予怀的眼神柔和下来:“昔日庖丁解牛,能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我见濯青身与竹化,亦能合于桑林之舞,着实难得。”
德音苦着脸道:“公子又在说些什么啊……”
易鸣也走上阶来,没忍住插了一嘴:“就是说他很厉害,剑舞得跟厨子宰牛差不多。”
祝予怀:“……”
这么说倒也没错,就是感觉哪里怪怪的。
卫听澜本来被夸得不自在,被易鸣这么一打岔,倒是镇定了下来。
他拨弄着手中竹子的断茬,不紧不慢地回敬道:“不敢当。真论起来,也是那头被宰的牛配合得好。”
感觉有被冒犯到的易鸣瞬间支棱起来:“你说谁是牛!”
卫听澜无辜道:“我也不知。谁急得跳脚,谁就是吧。”
眼看着两人一言不合又冒起了火星子,祝予怀当机立断,抓起两人的手不容置疑地按在一起:“握手言和!好了,现在进屋。”
还没开始对掐就被强行握手的卫听澜和易鸣:“……”
两人一脸晦气地拿衣角死命揩着手,跟在祝予怀身后往屋内去。
卫听澜没忘了正事,边走边道:“这剑法简单省力,若能融会贯通,四两拨千斤也未尝不可。九隅兄既觉得不错,不如我教你啊?”
易鸣这回倒没有反驳。祝予怀身体孱弱,除却那心疾的原因,也是因为从前久卧病榻甚少活动。越是不动便越是乏力虚弱,如此恶性循环,才到了如今走几步路都觉得累的地步。
等天暖些,慢慢探索些可用的法子强身健体,对改善他这体质也有助益。
卫听澜见祝予怀犹豫着没答,又添了把火:“就当是答谢九隅兄给我讲文试的恩情了。一而再再而三地欠你的人情,我这良心总莫名作痛,痛得我夜不能寐。好不容易琢磨出这么个剑法,九隅兄就赏个脸呗?”
祝予怀拂衣落座,被他这煞有介事的胡话逗得好笑:“哪儿就这般夸张了?”
“我说真的。”卫听澜抬指点了点心口,“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易鸣没好气地呛他:“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吧?我都知道寤寐思服不是这么用的。”
卫听澜“啧”了一声:“意会就行。九隅兄意下如何?”
祝予怀本就有所意动,见卫听澜眼中带笑,期待地泛着光,便不自觉地弯起了唇。
他颔首道:“我不通武艺,若是笨手笨脚学不会,还望濯青多担待些。”
这便是同意了。
卫听澜勾了下唇,在暖炉旁一边低头清理着沾了雪的袍摆,一边矜持道:“这是自然。一天学一招,一招练十天都行,反正你我来日方长,学个十年二十年也无甚要紧。”
易鸣的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总觉得这话听起来哪个字都不对劲。偏偏这人平日里就是这样不着调,叫他想挑刺都无从下手。
祝予怀只当卫听澜是宽慰自己,笑了一笑:“说起来,这剑法既是改良所得,它原先可有名字?”
卫听澜随口答道:“是我在朔西时闲得无聊耍着玩儿的,没起名字。”
如此巧妙的剑招竟是一个半大孩子信手独创,祝予怀愈发感慨:“素来听闻朔西突骑擅用刀,却没想到濯青于剑术上也有这等造诣。”
卫听澜手上一顿,漫不经心道:“也不算稀奇,我自开始习武,练得最多的就是剑。朔西突骑用环首刀是为了和钩镶配合作战,与瓦丹骑兵相抗衡。我爹不许我上战场,刀法练得再好也没用,倒不如精研剑术。”
祝予怀微微一怔:“令尊这是何故?”
卫听澜一想起这茬,就觉得背上养好了的伤又刺挠着隐隐泛疼。
那是他违抗父命带着府兵去了战场、被大哥救回来之后,他那暴跳如雷的老爹把他捆在祠堂里亲手抽出来的鞭伤。
足足二十鞭家法,抽得他两眼发黑,都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被抬回房去的。
时隔一世,再回忆起他爹攥着鞭子怒斥“逆子”时胡须乱颤的凶样,背后一阵恶寒的同时,倒也有几分怀念。
卫听澜笑了声:“谁知道呢,兴许是怕我一不小心死了吧。”
祝予怀顿了顿:“你……”
卫听澜清理干净袍摆,站起身来不甚在意地说:“不过这也没什么,我原本就不喜欢战场。我与我大哥不同,他和我爹一样是都为沙场而生的人,天生就该是守土开疆的将领。但我不是。”
“我小时候的志向,是做个惩奸除恶的游侠。”他轻笑道,“四海为家,身边只带一柄剑、一匹马,闲时提壶纵酒,醉了便引剑狂歌,一路除暴安良行侠仗义,荡尽世间不平事,就是这般……”
他想了想:“这般可笑又自在的豪侠。”
如果没有湍城之乱,如果母亲和外祖一家没有死在瓦丹人的屠刀之下,如果那至高之位上的九五之尊是个用人不疑的明君,如果大烨朝堂中皆是刚正不阿的贤良……
他本可以在朔西的跑马场上恣意野蛮地长大,他有这世上最疼他的母亲、最威风的父亲和兄长,朔西的重担轮不到他来扛,天高海阔,他带着自己那把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可他视若珍宝的一切,终归都美好得如同转瞬即逝的昙花。
前世那些腥风血雨里,他看着自己生命中的灯火一盏一盏熄灭,直到最后一丝熹微的光亮也湮灭在了他自己的手里。
他曾经引以为傲的那柄剑逐渐沾满血腥,成了断魂索命的凶器。
就这样一步一步,等他回过神来时,已经走到了孑然一身的死局。
祝予怀望着他,这方才还言笑晏晏的少年眼中忽然安静了下来,整个人好像罩上了看不清的雾。
祝予怀并未忘记,卫听澜是因何才来到澧京。一个曾经想要仗剑天涯的少年被困在这里,就像被剪去了翅翼的鹰,也许还要困很多年,也许这辈子都飞不出去了。
但祝予怀隐隐觉得不止如此。
他看着眼前身量尚显单薄的年轻人,却好像透过这身影看见了另一个模糊的影子。
似乎从前他也曾这样望着什么人,被那人身上疯狂溢散的痛苦侵染着,想要伸出手去触碰,却无论如何都碰不到他。
那人似乎离自己很远很远。
远得如同隔世,远到他只是这样看着,都觉得心痛得透不过气来。
卫听澜尚在恍神中,忽然听见砰的一声轻响。
他猛然抬眼,就见祝予怀眉头紧拢,捂着胸口伏在案几上,似乎万分痛苦,撑着桌案的手攥成了拳,不住地发着颤。
他手边的茶盏被衣袖带得翻倒,咕噜噜地滚落坠地,又是一声瓷器崩裂的声响。
易鸣惊道:“公子!”
热茶溅了满桌,易鸣疾步上前,卫听澜却先他一步踢开了那热水四溢的桌案,将人直接拢进了怀里:“可烫到了?”
祝予怀终于寻着了支撑,闭了眼靠在了他肩上。他听见了卫听澜的声音,艰难地摇了下头。
“没事。”他费力地喘着气,“我歇一会儿……一会儿就好了。”
卫听澜看着他血色尽褪的脸,知道他是犯了心疾,立刻将人打横抱了起来,对易鸣急促道:“你去拿药,要快。”
易鸣看了眼他怀中眉眼紧闭的人,终究只咬了咬牙,道了声“你手脚当心些”,便转头向屋外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