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56章

穿到古代边塞搞基建 又逐飞花 8655 2025-06-19 07:39:21

学堂的建造林书阁是仿照现代教室建的, 东侧一派教室是幼童,也就是低年级教室,西侧是成童教室, 还另外修建了操场,以便学生早上跑步和平时射靶。

没错, 作为当了十几年学生的现代知识分子, 林书阁表示怎么能不跑操呢, 尤其成童,必须跑起来。

林书阁看向远处一排低矮的房子, 何延道:“那是给夫子住的。”

因学堂并非营利性质的,所以给夫子发的俸禄没有碧桐书院高,只能额外补偿夫子们一间宿舍。

他和何延边走边聊,里面传来夫子领读的声音, 林书阁从窗外望去, 里面坐着几排学生,正在跟着夫子朗读《论语》。

林书阁朝里面看了一眼,夫子看着极为年轻, 却气度沉稳,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又通俗易懂,他不由得听了好一会。

在何延期待的眼神下, 林书阁只好和他来到一间空教室,教室前镶嵌着一大块黑板。

这是林书阁描述,相里谷想出来的办法, 用几块平整的黑色石板拼接而成的,石板不够便用墨将木板染黑也能使用。

粉笔是用石膏石磨成粉和水倒入模具制成的。

林书阁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下26个拼音字母,一一念出它的音, 然后写了几个简单的字,用拼音表示它们的读音。

古代注音要么是直音法,就是用一个字的读音来表示另外一个字,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即对于刚开始认字的人来说,用来表示读音那个字很可能不认识。

所以后面又有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注音,反切上字来表示被注音字的声母,反切下字表示被注音字的韵母和声调,比如孤,古胡切,用古的声母和胡的韵母与声调来拼出孤的音。

但是缺点依旧很明显,两个反切字很可能也不认识,而且语音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同一个字在不同时代会发生流变,切出来的音也会不准确。

所以林书阁直接用现代简单的拼音来进行幼童的教学,起码先学识字,再读经典。

何延学得十分认真,这个时代还未形成后世系统的音韵学,他这是第一次听到如此新奇的注音方式,能够很快地帮生字注音,十分适合幼童。

他记忆不错,很快便学会了字母的读音,林书阁见他埋头学得认真,没打扰他,自行从教室里出来了。

外面相里谷和周度正跟着李县令参观,后面是一大帮商户,李县令童心未泯,一会问这个,一会问那个,这会手里拿着一支弩箭把玩。

林书阁提议在学堂设置手工课,相里谷有空的时候会过来代课,毕竟不是所有学生适合仕途经济学问,说不定能找到几个好苗子。

李县令看到了林书阁,“书阁,听说你给学堂弄了些新奇玩意,县中一些书院的人这会正在门外等着我呢,不如你去打发他们吧。”

“是,大人。”

林书阁装作没看到相里谷的眼神,朝周度眨了眨眼睛,周度冲他一笑,趁李县令不注意,悄悄溜了出来。

“终于跑出来了,陪着县令大人参观真没意思,走走走,去看看那些夫子们,当时想让他们出几个人都不愿意,这会竟然有脸找上门。”周度刚出来就吐槽道。

学堂外今日十分热闹,送家长孩子上学的民众,商户的亲戚们,还有围着看热闹的人,挤得里三层外三层的。

林书阁出来后一眼便看到了几名书院夫子,正焦急地来回走动,一见林书阁出来,急忙跑了过来。

“拜见林县丞,周主簿。”

林书阁理了理袖子,“听说各位找我,不知所为何事?”

周度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瞧着。

一名身穿蓝色深衣的男子道:“我等听说大人主办的学堂出了一种叫黑板的东西,可写可擦,能够无限使用,还不用浪费墨水和纸,夫子教学时很是方便。”

旁边的人拉了拉他,示意让他说重点。

他顿了顿,又道:“我等想和大人买个方子,还望大人……”

他还没说完,周度义愤填膺道:“当时学堂缺人,想问你们借几个人来用用,我怎么记得你们好似不是这个态度。”

官府办的学堂让学生免费读书,自然是于他们没有任何好处,还会让他们流失大量学生,这些书院早就做好看笑话的准备了。

没想到今日过来一瞧竟然有这么多人,他们偷偷听了一耳朵,便听说了黑板之事,想着能从官府这边买过方子,毕竟林书阁的大方,全县有目共睹。

“这方子却由不得我,乃是县令大人和县衙官吏共同想出来的,我一人做不了主,各位请回吧。”

说完,便和周度拂袖而去。

留下几人手足无措,不是说林县丞很大方吗?怎么这次如此小气,又不是白跟他拿,再说了,这也算是造福一方教化之事,他作为县丞,难道不应该帮一把吗?

旁边有人听到他们的交谈,笑话道:“还想占官府的便宜,听说当时找他们帮忙,都一个个装作听不懂的样子,现在倒是有求于人了。”

“哎,我怎么听说林县丞经常是白送方子的,只要这些人造出来的东西于百姓有益就行。”

“就是,林县丞多好的人,温柔有礼,竟然连他都惹怒了。”

几人被挤兑得脸色发青,又不敢在这里和人争吵,毕竟李县令还在学堂里呢,若是再次触怒李县令,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

只能暗暗想着怎么弥补,下次再来,一个个灰溜溜地跑了。

仪式结束,林书阁回到吏舍,从同僚那里抱过幼猫,它刚刚吃饱,这会正睡得香甜,一副天真懵懂的样子。

怪道现代人人都是猫奴,看到它,一切的烦恼不开心都荡然无存了。

周度摸了摸它软乎乎的肚皮,“这小祖宗睡得真香。”

幼猫在睡梦中咂了咂嘴,用两只前爪抱住了脑袋继续呼呼大睡。

一连套的动作惹得吏舍几位同僚心中痒痒,有人伸头过来,问道:“大人从哪里得了这小东西?”

“外邦商人送的。”林书阁把猫放进窝里回道。

几人心思各异,暗道以后关市见到外邦商人得问问有没有猫。

一天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到了下值的时候,林书阁拎着猫往家中走去,幼猫路上就已经醒了,却也没叫没闹,不愧是跨越了几个国界的猫,见过世面,区区路上的两脚兽而已,惊扰不到它。

下午的街道十分热闹,林书阁看着街上越来越多的小贩,想着得和李县令商量商量,扩建一下街道,反正西北地广人稀,不怕没地。

街上有人吆喝着卖小葱,比葱小,但味道浓郁,林书阁掏钱买了一把,拌面吃做葱油面都好。

买好之后林书阁又看到有小贩挑着一篮子苜蓿在叫卖,他伸手拦住。

小贩放下担子,见林书阁身着官服,胆战心惊道:“大人,我就是来县中卖菜,没犯事。”

林书阁好笑道:“我只是想买你挑的苜蓿。”

小贩这才放下心,抓起一兜子苜蓿,“大人,这些送你了,我和娘子去地里掐的。”

西北多养马,苜蓿传入这里后,一般被种来喂马,不止可以作为马的口粮,而且这东西肥地。

不过最早的一茬新鲜嫩绿,焯完水凉拌十分爽口。

林书阁没理他,让他帮忙称了一斤,付了钱,拎着菜和猫乐悠悠地走了。

旁边有人见他走了,才道:“那位可是林县丞,哪会占咱们这些平头百姓便宜。”

小贩惊道:“林县丞?”

那人又絮絮叨叨一通:“要说还是咱们甘州好,有这样的好官,看这街上,是不是比往年多了好多人,我听说清泉县又是闹匪盗又是饿死人,当官的才不管老百姓死活。”

小贩点点头,“要知道是林县丞,哪能收他钱,我家地今年就用官府发放的犁,种得又快又好,我娘子织的绒衣也挣了不少,听说也是林县丞想的主意。”

“可不是,还有这几天县中人人知道的事。”

小贩问道:“什么事?”

“学堂啊,因是第一次开办,只收了一批学生,我听说啊,官府的意思,不止办这一个?”那人小声说道。

小贩急道:“不止办一个,那我家阿毛以后说不定也能上学当个读书人。”

“那是自然。”

两人同时感叹:“希望林县丞一直在县中,四方神灵保佑。”

这边林书阁不知道他们这番感叹,他回到家中,给已经饿醒了的幼猫喂了羊奶,烧好暖炕,将它塞进窝里,看着它吃饱了在窝里乱爬的样子,轻笑一声,起身去给自己做饭。

家中没人,老觉得空荡荡的,现在多了一只幼猫,孤独感都少了。

他在院中打了一桶水,倒进木盆里洗菜 一边洗一边想着得给猫起个名字,总不能一直叫猫吧。

这猫通身雪白,达布说是出自大秦,不知道什么品种,看着有些像狮子猫,那便叫小白吧。

贱名好养活。

林书阁目测小白最多十几天,这个时代也没有宠物医院,还是得小心养护。

洗好菜之后,他又和面做了一碗拉面,拌了一碟子苜蓿,配上买的小葱,味道十分不错。

吃完饭正准备收拾碗筷,却听到门口传来一阵声音。

林书阁很快收拾好碗筷,洗了锅,正想包一笼包子明早起来吃,却听到声音越来越大,好像直接进到巷道里了。

不一会有人开始敲门,林书阁只得去开门,不想门外竟然是达布。

“大人,终于找到您家了。”他一路问一路打听,才找到了这里。

林书阁让开位置,让他进来,“你找我何事?”

达布有些不好意思,“承蒙大人照顾,我已经和周家还有钱家谈好了生意,明日便启程回去,今日特意来感谢大人,您简直比乌然山的神灵还要……”

“停停停,我可不吃这一套。”林书阁递给他一杯茶。

达布嘿嘿一笑,摸了摸微卷的头发,“大人从前让我找种子,我这笨脑子竟然光想着种子了,上次见大人喜欢那种植株,突然想起有一种会结红色的果实,果实鲜艳,大秦商人说是狐狸的果实。”

他以为林书阁喜欢这种具有观赏性的植物,想在临走前问问,下次带过来免不了好处。

狐狸的果实?红色?难道是西红柿?西红柿一直到明朝才传入林书阁那个时代,和辣椒一样,因为颜色鲜艳,同样免不了作为观赏的存在,一直到晚清才开始食用。

“它是不是会结黄色的花?果实旁边茎叶带有小刺?”

“大人如何知道?”达布一双碧玉色的眼睛带着疑惑道。

“别管我如何知道,你还有没有见过比较怪的植株,比如吃了会中毒的?

达布垂直脑袋想了想,握拳道:“我突然想起来曾经见过有从更西边来的商贩贩卖过一种根茎,但有人吃了中毒了。

“它是不是圆形,外皮褐色里面黄色?”林书阁激动地起身。

达布再次震惊,“大人怎么知道?”

土豆啊,这个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吗?对,达布说的大秦不就是罗马吗?后世许多物种的传播路线本来就有从地中海经过丝绸之路穿到中国的,说不定现在只是提早出现?

不过这些都是从美洲传过来的,难道这个时代地球版图不一样?

不管了,他都能穿越过来,奇怪的事多就多吧,这可是土豆啊,说不定下次就是玉米了,后世西北可是盛产土豆的,定西产的宽粉便是土豆做成的。

他清了清嗓子,将一颗因激动跳个不停的心脏安抚住,“达布,这两种麻烦务必帮我带回来,种子可以,最好是植株,我必有重谢。”

他起身回屋,从箱子里掏出一袋宝石,这是谢谌带回来的,说是缴获的战利品,林书阁选了一块看着不太起眼地走了出来。

“这个你拿着,就当是辛苦你一番的费用,若是看到长着宽大的枝叶,果实外皮包裹着绿色,里面是排列整齐的黄色颗粒,还长着褐色的茎须的植株也要带回来。”他把宝石递给达布。

西域出身的达布果然喜欢,爽快地收下了,并承诺一定将林书阁所说的全部带回来。

他欲言又止,偷偷看了一眼林书阁,问道:“大人,那只狸怎么样了?”

林书阁神色一冷,这西域人,感谢是假,想借机看我猫是真吧?他狐疑地看了一眼达布,这厮不会看着猫养好了想要回去吧?

察觉到林书阁的神情,达布连忙解释,“大人,我只是想看看,没有别的意思。”

他在心中擦了擦汗,果然送狸才是投了这位大人的好,一听他要见猫,浑身的毛都要竖起来了。

林书阁这才让他进屋将猫抱了出来,小白今日睡得多,吃饱后一直在咬着窝里垫的毯子玩。

达布伸手摸了摸它的头顶,小白已经忘了他,张嘴就咬,可惜达布皮糙肉厚,小白几粒小米牙压根本咬不动。

“小没良心的,大人照顾得真好。”看到猫生龙活虎还长胖不少,达布真心感叹道。

看完猫,达布说自己明日出发离开甘州,他还得回去规整货物,便向林书阁告辞了。

看着达布的背影,林书阁戳着小白圆鼓鼓的肚皮,“看来你还是喜欢这样。”毕竟跟着达布风餐露宿的,跟着他可是大鱼大肉都有。

不过要是真找到土豆,这东西耐旱产量又高,生长周期也短,若遇到灾荒,可真是救命之物。

次日,林书阁起来热了两个包子,包子是地软萝卜馅的,他前几日在街上从一老妇人摊上买的,春天山上尽是地软,勤劳的百姓会上山捡上一篮子,清洗后自己吃或是拿出去卖。

他麻木地嚼着包子,昨晚小白闹了一晚上不睡,他一会起来喂羊奶,一会起来帮忙排便,几乎没怎么睡,看着包里正在呼呼大睡的猫,林书阁气得戳了戳它的脑门。

小白被戳醒,张开小嘴打了个哈欠,一双眼睛还带着睡意,雾蒙蒙地看着林书阁,顿时,他什么气都没有了。

来到县衙,把小白放到老位置,喂好奶便开始上班了。

周度刚来便跑去逗猫,看了好一会才感叹道:“你家猫以后便养在县衙如何,我每天也能和它玩。”

林书阁正在看公文,最近出了一件事,两名小吏打了一架,闹得还挺大,林书阁焦头烂额地看着两人的供词,没搭理周度。

周度确有些忧心忡忡,“今年这天有些不对劲,开春以来就没怎么下雨,虽然咱们这边雨水少吧,但今年也太少了些。”

林书阁搁下笔,看着周度。

周度快步走了过来,“你没发现吗?往年雨要多一些的,咱们县还好,有筒车灌溉粮食,影响不到咱们,隔壁的魏郡和陇西郡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千万可别闹灾啊。”周度叹了一声。

林书阁一个现代人,早就不知道靠天吃饭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所以他确实不曾关注到今年的天气。

若真像周度说的,下雨过少引发旱灾在古代简直就是悲剧,林书阁想起看史书时看到的那些触目惊心的词,颇有些担心。

看到林书阁的表情,周度道:“不过说不定我是杞人忧天,过几天就下雨呢,咱们担心也没用。”

他摇摇头,坐下办起公来。

林书阁看着外面的天空,艳阳高照,越来越热了,希望别有旱灾。

太阳西垂,林书阁站起来活动了一下酸痛的腰,又给小白喂了奶,小家伙倒是乖巧,饿了也没叫,躺在窝里啃脚玩。

周度一看他要给猫喂奶,立马丢下手里的公务,“我来我来,这次我来喂。”

林书阁只好让开让他来。

“长得可真快,再过段时间就能跑能跳了。”周度喂完奶,摸着它圆圆的肚子道。

“对了,我前几日在街上看到一家点心铺子,里面卖的糕点都是没见过的,是不是你的手笔?”周度抱着小白问道。

他可是在林书阁家中打过下手的,这些糕点看着很眼熟,很像他当时干了半天苦力还没吃上的蛋糕。

林书阁看着他一手摸着他的猫,一边拿控诉的眼神看着自己,好笑道:“后面不是给你补了一个吗?”

上巳节那日给林萱送蛋糕,林书阁还专门让人给周度送了一个小的。

“你还说这个呢,你送的那个太小了,我根本就没捞到多少,家中老太太喜欢,我阿嫂喜欢,侄女更喜欢,我总不能和她们抢吧,我家老太太做主,就给我留了一小块,都不够塞牙缝。”他捏着两根手指做对比。

“快告诉我,是不是你?”小白吃饱之后闹着要动,周度只好将它放进窝里。

“我就给了方子。”林书阁摊手。

周度一拍桌子,“我就知道是你,快告诉我,这家店老板是谁?我看看认不认识,”他皱眉想了想,“不会是许郁吧?”

“是乐山长。”林书阁低头写了几个字,回道。

“乐山长?她一个书院山长,怎么想到卖糕点?”周度坏笑得走到林书阁跟前,“果然跟你走得近了,一个个都跟钻钱眼里似的,我阿兄现在整天为这些阿堵物忙得不见人影,小侄女老问我她阿父去哪里了,怎么还不回来?”

林书阁放下手中的毛笔,眯着眼睛看周度一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没心没肺的样子。

“没钱用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周度摸摸下巴,“这倒也是,李县令明日去各书院巡查,你去不去?”

事关一县的教化,李县令每年都会去本地的一些书院,了解一下书院的教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跟后世领导视察一样,林书阁自然也要跟着去的。

“去,大人吩咐让你我一起去。”林书阁回道。

“我也要去?”周度哀号道,“你不知道一些书院喜欢建在山上,爬一次就要我半条命,不知道这些人为何将书院建那么高?幸好碧桐书院就在县里,我当年上学的时候才免了爬山之苦。”

“读书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山上人烟稀少,自是适合建书院。”

两人正说着,忽然有差役来报,说是去终古隧的工匠回来了。

林书阁眸子带着欣喜,立马从座位上站起来,周度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跑出了吏舍。

林书阁到的时候,几名工匠正兴奋地和相里谷他们说话,两名护送的士卒在旁边静静站着。

众人一见林书阁到了,纷纷行礼。

“不必多礼,可还顺利?”林书阁问道。

工匠行礼道:“一切顺利,我等到了都尉府后,赵都尉亲自接见,让都尉府工匠跟着我们学习如何做新农具,等工匠学会之后,去田里逐一试完之后,卫隧长便派亲卫送我们回来了。”

两人喜笑颜开,赵都尉十分欣喜,见新农具犁地灌水效果十分好,赏了他们不少钱,再加上卫隧长那一份,他们这一趟收获颇丰。

本来大老远去都尉府他们心中其实并不情愿,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下次还去。

林书阁安抚他们几句,问了一下曲辕犁和筒车在那边使用的情况,便让他们休息去了。

两名士卒一直在旁候着,看着年纪也不大,林书阁想起谢谌,爱屋及乌之下,便邀请他们回家吃饭。

二人倒是有些腼腆,林书阁邀请的时候,红着脸推辞,见实在推辞不过,便只能跟着林书阁回到家中。

看着走在前面抱着猫的林书阁,两人皆知这是隧长的兄长,果真温柔体贴,又长得好看,难怪隧长每次一听他的消息,平常不动如山的表情总会有一丝触动。

到了家中,林书阁让两人坐下喝茶,又端来点心猪肉脯先垫垫肚子,随后去了厨房,不一会儿便做了好些菜。

两人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纪,看到色香味俱全的饭菜,筷子使得极快,吃得头不抬不起来。

唔,这排骨肉质鲜嫩,丸子肉汁浓郁,莼菜青绿,手中的包子也好吃。

他们已经知道手里这种有馅的麦食叫作包子。包子馅是地软萝卜的,这种春季山上常见的野菜林书阁在街上见到时买了好多,回来洗净之后和着萝卜包了包子,吃着十分不错。

两人没说话,只发出满足的“嗯嗯”声,不一会儿将桌上的饭菜扫荡得一干二净,还打了个饱嗝。

抬头看见林书阁含笑的眉眼,颇有些不好意思,他们竟然让顶头上司的兄长给他们做饭,还跟没吃过饭一样,吃得一干二净。

不过这位林县丞看着文弱,怎么做的饭这么好吃,不是说君子远庖厨吗?

“饱了吗?不够包子还有?”林书阁关切道。

“够……够了,多谢大人。”其中一名士卒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

另外一个抢着要把碗收拾了,还主动要求洗碗,被林书阁劝住了。

两人一路忐忑地跟着林书阁来到家中,又被美食吸引,等吃完饭才想起正事,连忙跑出去从马上取下一个笼子。

“大人,这是隧长交代给您的。”

另一人从怀里掏出一封信,“这是家书。”

林书阁一一接过,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只鸽子,林书阁眼睛上染上笑意,有了鸽子,他和谢谌往来书信便会便利许多。

他微笑着谢了两位士卒,塞给他们一袋钱币,托两人帮谢谌带了点东西,才将二人送了出去。

谢谌在信中向他报了平安,还说军中有擅养鸽子的老兵,老兵嘴馋他带的吃食,他用一小包猪肉脯换了这只鸽子,以后可以通过鸽子往来传信,语气轻快,林书阁透过文字,很能察觉他的高兴。

信中还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几句思念,明显是当日离别时未说出口的话,看得林书阁有些脸红,这样直白的表达,不太像谢谌的性子,料想应是思念正浓时写的,笔迹有些潦草,估计自己也不好意思。

林书阁将信收了起来,给鸽子喂了水,便自去收拾洗漱了。

翌日,林书阁跟着李县令去各个书院巡视,山路蜿蜒曲折,晨起的露珠滴落,溅在他的袍子上,微微湿润。他轻轻拢了拢衣服,跟上了李县令的步伐。

长青书院建在山上,远处云雾缭绕,层峦青翠,山峰若隐若现,宛若仙境。林书阁呼吸了一口山间的空气,神清气爽,举目看了看远处。

“景致不错,若今日不是有正事,春水煎一壶茶,看看景色倒是一大乐事。”周度见他神情轻松,惬意道。

林书阁“嗯”了一声,“长青书院的山长想来应是寄情山水,性情放达之人。”

周度摇摇头,笑道:“他纯属没钱在县中买地才选的这里,”说完又思量了一下,“不过你要说他喜山水避世俗,也有几分道理。”

林书阁停下看他。

“他这人才华出众,师从当世大儒,偏偏离经叛道,所行所言皆与师长相悖,为师长所不喜,但他又对诗书经典极为擅长,一篇《恶鸟赋》骂遍奸邪小人,却因写得极好,人人传颂。”周度解释道。

林书阁心道:此人更像是魏晋名士,寄情于山林,恃才傲物,放诞任性。

“因而他名声极大,好些人慕名而来,其中不乏冲着他名头来的,这些人往往被他一眼识破,赶出门去,他说他收弟子要合眼缘,似这种一概不收。”

林书阁越发好奇,问道:“此人姓甚名谁?”

周度随手揪了一片圆圆的叶子,“他叫叶祁,”他悄悄看了一眼李县令,“跟你说,此人嫌弃咱们县令大人太过古板,两人常常闹不开心。”

这倒是奇了,李县令看着严肃,实际上脾气相当好,和他闹矛盾,可见这叶祁确实古怪。

“到了。”李县令轻咳一声。

入目的是几株稀稀拉拉的竹子,叶片发黄,长得跟营养不良似的,书院十分简陋,茅草的屋顶,几间房舍,远没有碧桐书院来得气派。

门前立着几人,为首的一人广袖博带,微微笼着袖子,长相十分英朗,眉眼间却带着戏谑的笑,后面跟着几名弟子,皆是一样的打扮。

“县令大人此次好早。”叶祁嘴角上扬道。

“他这是在说县令大人去年忘了这里来迟了的事。”周度偷偷和林书阁咬耳朵。

林书阁看着他和李县令你来我往,往后退了退,继续听八卦。

两人进行亲切友好的寒暄之后,终于,叶祁道:“县令大人远道而来,我这书院也没什么招待的,诸位随意。”

他打完招呼便施施然离开了,一名弟子站了出来行礼,“诸位大人这边请。”

那弟子引着众人来到一间房舍,让人上好了茶和点心,陪着李县令说话,言谈举止十分得体。

林书阁捧着茶喝了一口,这茶入口清淡,有一丝淡淡的苦意,回味醇厚,十分好喝,他忍不住喝了好几口。

那弟子注意到林书阁的动作,默默往这边添了好几次茶,介绍道:“此茶是先生亲自采摘炒好的,林县丞若是喜欢,可送给县丞几包。”

林书阁见他一副仿佛主人般处置自己东西的样子,不由得看了他好几眼。

“学生见素。”他自我介绍道。

见素抱朴,看来这叶祁并非崇尚孔子,应该崇尚老庄。

“多谢,既是山长之物,我也不喜横刀夺爱。”林书阁拒绝道。

见素却道:“几包茶叶而已,先生向来不在意这些,况且先生喜爱林县丞人品,自然是十分乐意的。”

旁边的周度有些幸灾乐祸,“林县丞便收下吧,叶山长可不是谁都看在眼里的。”

林书阁只好向见素道谢。

见素见众人休息得差不多,便带着他们去参观书院,一阵笛声传来,轻快有趣,吹得不知是哪里的调子。

众人纷纷朝那边看去,见素却跟没听见一样,带着林书阁他们朝另一边去了。

走了好几步,林书阁没见到读书的学生,正感到奇怪,从林间传来争论不休的声音。

众人走到跟前,才听清楚是几名学生在争论经中的几句话,吵得面红脖子粗,听到这边的声音,收敛神色,见到穿着官服的众人,才行礼道:“见过诸位大人,见素师兄。”

李县令摆摆手,“都起来吧,不必拘礼。”

一名学生面上带着稚气,对见素道:“师兄,今日先生布置的题目,我们见解不一,实在无法……”

见素含笑道:“刚刚林中的曲子是《春叠》”。

那名弟子一听,顿时喜笑颜开,朝林书阁等人见礼,脚步欢快地跑了。

林书阁看到这一幕,不由得笑出了声,周度问道:“你知道这是何意?往年来的时候可没唱这一出。”

“往年是怎样的情景?”林书阁反问道。

“往年自然是叶山长和县令大人寒暄一通,四处转转就结束了,毕竟还有其他书院。”周度说完,用询问的眼神看着他。

“刚刚吹笛的人你觉得是谁?”林书阁好整以暇道。

“吹笛的人……你说是叶山长?”

见素摇摇头,向众人说道:“先生任性惯了,心情好便自己帮学生答疑解惑,心情不好便任学生抓耳挠腮不得其解,也不为所动,只让我们相互辩驳,看谁能说服谁。”

“那怎样判断他是否心情好?难道是刚刚的笛声?”周度恍然大悟道。

见素点了点头,“今日先生的笛音轻快率性,想来心情不错。”

周度无语望天,偷偷吐槽,“没见过这样的师长,那不是教学与否看自己心情。”

林书阁道:“长青书院人少,弟子却个个拔尖,想来与叶山长的方式有关,孔夫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想来纵情恣意是假,启发学生是真,至于吹笛,应该真的随自己心意。”

见素笑而不语,带着众人往回走,林子里不时传来鸟雀的声音,阳光透过树枝,斑驳的光影落在地上,一时只剩下踩着树叶的声音。

突然,传来一个懒洋洋的声音,“我说县令大人,今日你瞧也瞧了,看也看了,我这书院就这些人,你赶快将我家抱朴还来,光一个见素管不了这群猴子,一个个又来找我了。”

叶祁披着一件外衫,迎风而立,山风盈袖,飘飘似仙,后面跟着刚刚跑去的小弟子。

抱朴?林书阁陡然想起当时学堂见到的年轻人,林书阁看了一眼李县令,看来两人关系不错嘛。

李县令抬头望天,老神在在道:“抱朴学识渊博,性子沉稳,再借我几日,学堂新开,暂时还离不得他。”

叶祁眼睛转了转,转到了林书阁身上,“听说林县丞为新学堂造了一批新东西出来,不过我这书院也不适应。”他眼神中带着遗憾,嘴上却挂着一抹狐狸笑。

林书阁笑道:“山长若有意,我可以让人做一批随身携带的。”似叶祁这样哪里都能教课的人,给他做个随身携带的小黑板再好不过了。

叶祁慢慢走了过来,懒洋洋地行了礼,“那便多谢县丞大人了。”

“山长客气。”

叶祁拖着长长的袖子伸了个懒腰,“天色不早了,我也不留诸位用饭了,”说完还向见素眨眼。

见素没理他,“各位大人这边请,”他手中拿着几包东西,“书院简陋,不便留诸位用饭,刚刚碧桐书院传来消息,已经在食舍为各位大人准备了午食,韩山长也在候着诸位。”

他又将手中的东西递了过来,“这是先生每年为县令大人准备的,安神效果极佳。”

“这是为林县丞和周主簿准备的。”他说话不疾不徐,听着十分舒服,送的东西也极为妥帖,既不会显得贵重,也不会失了心意。

“多谢。”林书阁接过手中的茶叶。

作者感言

又逐飞花

又逐飞花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