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98章 番外七

庶子无为(科举) 参果宝 5292 2025-05-07 07:26:11

◎后世评价◎

永盛八年, 已经八十五岁高龄的赵安宁,回到了故里苏州府。

赵安宁从小在京城之中长大,家中将她培养成名门淑女,她曾以为, 女子的人生, 就是在那四方天地间, 维护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嫁良人、做贤妻良母, 在后宅相夫教子,那就是顶顶好的人生。

可是一朝重生,让她看清了自己的人生, 遇不到良人,也无子可教, 人生一败涂地, 所以重生回来后, 她处处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是天不遂人愿,她挣扎了许久,却挣脱不开那个牢笼。

一直到沈江霖点醒了她, 她才知道自己还有其他的活法, 还有其他的可能性。

赵安宁二十岁二岁出家入佛道, 取法号了尘,于“云禅寺”参禅悟道,后来得知自己的家人悉数获罪流放之后,她因人已经跳出红尘, 反而被赦免了罪责, 在“云禅寺”得道之后, 赵安宁便开始跟着师父云游四海,看过大周种种风土人情。

最开始的时候,赵安宁觉得这世间的一切还是她所熟知的一切,与自己在历史书籍、地方游记上所看到的几乎都是一样的。

可渐渐地,赵安宁发觉,这个世间开始大变样了!

最开始的异常,是那一座座突然冒出来的各种工坊,然后便是许许多多的女子也加入了工坊的工作中去。

从最初的诧异,到后来的习以为常,甚至就连他们大周的服饰也开始变了。

以往女子的服饰袖子宽大,上袄下裙,裙摆长度到脚背为止,后来变成了窄袖不说,裙摆长度也提高到了小腿肚,再到后来,更加不同了起来,有许多工坊女子开始穿起了裙裤装,走起路来,十分利索迅捷。

以赵安宁从小以千金小姐来培养的观念来看,这些女子简直就是不安于室、惊世骇俗的典范!可是赵安宁每每看到这样的变化,她的唇角却忍不住会露出更多的笑容来。

这个世界简直就是越来越有趣了。

再到后来,男女共同文武科举,甚至沈江云的妻子钟扶黎成为了第一位女武状元时,赵安宁看着这份邸报,简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同时她的心底放下了最后的一点心结。

不管重生前后,这都不是她以为的那个世界了。

赵安宁的师父去世后,赵安宁安葬完师父,继续用她的脚步去丈量大周朝的土地,她到过南京去过西安,走过荆州看过云南,每到一处,她都会在当地的寺庙里借住,因为她前世今生的奇缘之故,赵安宁很有慧根,再加上她曾系出名门,颇有才华,跟着一个天竺大师学习了语言后,更是翻译了不少佛经、写了不少佛经理解的集注,在佛理界,十分受世人推崇。

赵安宁自己就收了不少门徒,她在云游四方的这些年,一点点见证着大周的变化,看着自己曾经熟悉的那些名字,变成了一个个在自己领域发光发亮的人物,实在是让她感叹颇多。

而等到她八十五岁再次回到京城的时候,她才知道,和她同辈的那些人,居然一个个都先她一步而去,赵家故居也早就改换门庭,便是京城各处,同样再无从前熟悉的景象。

出走半生,归来她已白发苍苍,本是京城人氏,如今却成异乡之人。

这个世界发展的太过日新月异,赵安宁回想起从前,觉得这和自己年轻的时候,完全就像是不同的世界一般。

她想,在她十来岁的时候,她哪里想过有一天,这世上女子和男子可以同朝为官?哪里想过哪怕普通百姓家的女子会从后院走出来,在各行各业都有身影?更哪里想得到,空前繁华的盛世近在眼前,比之史书上最繁盛时期的历史还要好上百倍?

这就是她那些曾经认识的少年郎们一手缔造出来的世界?

只可惜,斯人俱已逝,便是叙旧,也再找不到人了。

对京城再无留恋的赵安宁,回到了祖籍苏州,在乡里租住了一处居所,准备闭关著书。

赵安宁已经没有过去的体力,再继续行走下去了,同时想到那些故人的离去,赵安宁也是感怀自身,觉得自己不过再有两三年的光景便是了不得了。

赵安宁便想将自己这一生所著的佛法佛理书编纂成册,写就《佛法入门篇》、《佛理心经》等书。

结果等这些佛法书籍都写完之后,八十七岁的赵安宁依旧安然在世,眼不花耳不聋,生活可以自理。

于是,赵安宁在剩下的时间里,开始写起了自己这一生的回忆录。

她的经历如此精彩,她认识了那么多有趣的人,见过了这么多的名山大川,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就将这些都记录下来吧。

赵安宁这一写,就写到了九十一岁,等到完稿后第三天她便寿终正寝了。

仿佛这就是上天给她的使命一般。

四百年后,华国。

苏州当地要修建一条地铁线路,路线贯穿城郊,方便在郊区的人出行,只是地铁线路刚刚开始挖掘,就出现了意外。

他们挖到一处墓穴了!

若是普通墓穴也便算了,偏偏这处墓穴还造的很大,一看便不是一般人的墓地,施工队顿时不敢行动了,立即电话报告了上级,上级又报告给了文物局,文物局的人听到之后,立马带着考古专家队伍前来查看。

苏州这边的名人墓穴,早就都挖出来了,难道还有什么漏网之鱼?是什么达官贵族的墓穴?还是什么豪绅的墓地?更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若是时间往前推一点,可能还更有价值一些。

众人来的路上,议论纷纷,不过这些也都是他们的猜测而已,没有到实地看过,根本不知道这个墓穴的价值。

只是等他们到达之后,看过整个墓穴,却发现整个墓穴里空空荡荡的,并没有存放很多的陪葬品,难道这里已经被盗墓者光顾过了?

一直到有人看到了棺木旁边的两个柏木木箱,打开后发现其中放了一卷卷的经书以及几册极厚的回忆录后,他们才搞清楚这个墓穴的主人究竟是谁。

竟然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了尘大师之墓!

了尘大师的佛学弟子众多,哪怕已经故去四百年,但是她所编纂的佛法经书依旧是佛学界的必读之物,甚至有一个流派是专门学习了尘大师的佛法理念的。

曾经对于了尘大师的安葬之地,许多地方众说纷纭,甚至在了尘大师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这些地方自发地修了故居,成为了当地旅游的一大景点之一,光是了尘大师的墓地就有多处,可谁想到,真正的墓穴竟是葬在此处!

考古团队顿时沸腾了,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对这个墓穴进行勘探,同时快速上报了政府,地铁施工暂停,甚至有人建议,为了保证墓穴的完整性,建议地铁规划进行绕行。

随着陪葬物品一件件被公开,对于四百年前开明时代的大周,史学家们的研究更加有了切实的史料。

而这一次的研究,更是让“沈江霖”这个人物再次走入了公众的视野之中。

某历史博主在看完了最新的考古研究后,心潮澎湃,忍不住将这些研究做成图片,配上了音乐,以PPT轮播的形式,上传到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

他研究“沈江霖”多年,对于这个人物他一直很好奇,因为在开明元年一直到开明十二年,明明一直有他的身影在,同时期的风云人物都有提到沈江霖,尤其是他的大哥沈江云,在一些他流传下来的诗篇文章中能看到好几篇讲兄弟之情的,可是等到开明十二年后,这个人就仿佛在历史上消失了一般,不再活跃在政坛之上,就连他的女儿沈谦瑜也没有过多的提过开明十二年后沈江霖又经历了什么,做了写什么?

明明是这么惊才绝艳的一个人,他不该就这样消失才对啊!甚至在大周消失之后,后世再度评价这个人的时候,却有很多偏颇之处,极为违和。

以至于读完大周史后,许多人只记住了新政改革第一人沈江云,却忘了他的弟弟沈江霖是同样出色的那一个人。

而现在,随着了尘大师墓穴被找到,沈江霖的亲子沈谦和的墓地同样在去年被挖掘考古出来,许多珍惜史料正在一步步放出来,才将沈江霖这个人物再次具象化了。

“天啊!原来开明之治的改革,最先提出来的是沈江云的弟弟啊!那历史书上写的不是有偏颇吗?”网友摇摆不定在这条视频下面评论道。

“呜呜呜,博主还贴了一封情书,你们仔细看了吗?我居然被一个古人的浪漫给看哭了!!!”另一条热评被顶了上去,是野花也香的发言。

“楼上几位,你们难道没有发现华点吗?如果博主说的最新考古研究是真的,那么我们的历史书就要改了!开明之治这一篇章本来就分了上中下三单元讲,现在又加上考古出来的沈江霖以云南为试点进行改革,以及他儿子和了尘大师的回忆录内容里,沈江霖在海上为大周朝所做的那些事,这不是要再增加一个单元的内容?天哪!!救救中学生吧!”我要考前五如是说。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我小时候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家里总是有两尊神像,我问我爸妈,他们说是霖姝神像,我当时一直以为是别的两个字,原来就是沈江霖和谢静姝的名字!大家看我IP,在我们当地,家家户户都有这两尊神像,大家最信这两尊神像了,有任何事情都会在这两尊神像面前祷告!”

田园闲人的IP地址是云南的,顿时一大堆人在他底下回复“IP正确”。

这个视频很快就火了起来,甚至推送到了热门排行榜里,陆光华想了想,干脆开启了直播,很快就有上千人涌入了他的直播间。

陆光华作为历史主播,平时开直播的话,最高在线人数不过只有几百人,还是第一次看到有这么多人涌入他的直播间,瞬间也是吓了一跳。

但是想到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研究有了切实的佐证,他实在是太过兴奋了,带着有些颤抖的口音说起了沈江霖的一生。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咱们华国的强盛始于开明之治,开明年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伟大历史名人,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开明新政奠基人沈江云,第一女将钟扶黎,开明十策上书人杨志远,海上贸易开创人沈季友等等等等,这里我就不一而足了。”

“但是,我发现大家忽略了一个人,一个甚至比我刚刚说的名人还要重要的人物,他就是沈江霖。”

陆光华今年四十岁,他是某所高校的历史系讲师,自从接触到开明之治这段历史开始,他就一直在潜心研究沈江霖,他总觉得这个人很神秘,应该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点,甚至在后世历史书籍的评价中,对他有许多的争论之处。

只可惜,他从二十二岁研究沈江霖至今,虽然从史料的东拼西凑中已经有了许多的佐证,但是他了解到的东西和官方历史上讲的有偏颇之处,导致他时常引以为憾。

可是今日,看着越来越多涌入进直播间的人,他明白是最近接二连三的考古新闻新发现吸引来的一些想听讲解的看客,但是他不在意对面听着的人是谁,他只想为沈江霖正名!

“大家都知道,大周之后的朝代是大禄,大禄人窃取了我们汉家江山之后,因为他们本身没有太多文明,于是就想窃取汉家文明作为己用,并且对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扭曲,他们入京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焚毁了收藏在翰林院中的十几万册史书!大周史官们耗费数代人的心血写下来的史册被焚尽,造成了极大的文化断层!他们窃取的江山虽然只有短短数十年,但是对汉家文化造成的伤害却是十分之大的!”

“好在史册不仅仅在皇家,也在民间,更在相关的历史人物手中,根据如今最新出土的文物记载,我们可以十分确定,开明革新第一个提出其理念的人便是沈江霖,同时他在云南施行的政策就是开明革新的试点,之后才由其兄长沈江云整理成奏疏,上奏给了当时的开明帝,才有了开明十杰,才有了开明盛世!”

“通过最新挖掘到的了尘大师的考古遗迹中,有着诸多关于沈江霖和其妻子谢静姝的回忆,根据当时的时间节点,了尘大师是不会在沈江霖夫妇身边的,但是为什么她会对他们夫妇做的事情那么了解?大家想一想,那个时候,没有手机电话,没有社交媒体,通讯如此不便,他们一南一北,寄信最快也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根本不可能是通过私人信件往来才知道沈江霖夫妇做了什么的。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沈江霖夫妇在当时是极为受世人瞩目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被极快地传递了出去,从侧面也更证实了了尘大师所言的可信度,要知道,了尘大师在晚年的时候是再度回京、想要造访老友的,只是那个时候沈江霖夫妇已经去世了。”

“出家人更不可能妄言,了尘大师是极为杰出的佛学家,她对历史事件的评判,不会出于任何功利性的,出家人的特制让她只会道出实情,再加上去年在九青山附近考古出的沈谦和的墓穴,里面有关于沈江霖和谢静姝夫妇诸多手稿文献,因为数量太过庞大,尚且还没公布出来,等到公布出来后,届时定会震动整个史学界!”

陆光华刚刚一门心思讲他的论证,讲的慷慨激昂,等到讲完之后,他才停了下来,看了一下屏幕,顿时整个人被吓了一跳——在线人数居然已经十万人了,而屏幕上的留言更是快到刷不过来。

“天哪!原来沈江霖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我就一直觉得奇怪,大周朝六元及第第一人,哥哥嫂子都那么出色,怎么关于沈江霖的记载就这么少!”

“我只能说这个沈家满门都太牛X了!你们想想他们沈家出了多少名人吧!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后代传下来,这样庞大厉害的家族,若是有后人是不是就是那种小说里说的隐世家族啊?”

“我不理解,大禄朝针对沈江霖的隐瞒和抹黑到底是基于什么心态?对当时的执政者而言都是一个死掉的人,这是有什么深仇大恨?”

“楼上的你不懂,我刚刚听了一耳朵博主的讲解,我都要浑身起鸡皮疙瘩了,你没听懂吗?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沈江霖才是整场开明之治的领导者,他的惊才绝艳,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我们如果在地上的话,人家绝对是在大气层俯视这一切!而且当时云南地区的反抗是最为激烈的,许多云南当地的将领宁死不降,十分惨烈,而沈江霖夫妇就是云南当地人的守护神,在那个时候,自然是要消弭掉这个历史人物的影响,毁掉关于一切他的官方记载、甚至不惜弯曲历史来抹黑他!”

“你字多,我信你!”

“原来事实的真相居然是这样的,原来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我现在感觉我爱上沈江霖这个历史人物了,好期待他的故事可以被搬上荧幕,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传奇人生。”

“还好有这么多历史学家、考古团队一直在孜孜不倦的研究论证,有博主这样的历史发烧友,我们才能窥得一丝历史的真相,为博主打call!”

看到诸多网友的留评,陆光华放松身体靠在椅背上笑了,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笑着道:“若是大家感兴趣,可以点一下关注,以后我会将这么多年研究沈江霖的历史故事分期道来,希望大家能喜欢。”

听到博主以后还会开讲,顿时很多人都点了关注,一时间,原本只有几千粉丝的陆光华顿时暴涨了好几万粉丝,而且这个数据还一直在增加。

陆光华下播后,伸了一个懒腰,他妻子已经煮好了饭在客厅喊他吃饭,他看了看时钟,居然和网友们聊了整整一个下午!

陆光华哼着小调背着手走向了客厅,看着老婆大人做好的三菜一汤,道道都是他爱吃的,连忙道谢并且表示吃完后他来洗碗。

女儿已经去外地上大学了,家里只剩下他和老婆两人,他是某所普通高校的历史讲师,妻子和他同在高校工作,只是教学物理,他们一家三口生活温馨简单且幸福。

而这样的幸福,其实同样是来之不易的。

华国在经历短暂的大禄之乱后,又马上拨乱反正,很快走在了世界前列,轰轰烈烈地迎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开明革新那些先贤们奠定下来的基础。

他们应该知晓这段历史,应该感恩先辈们做出的一切努力。

陆光华决定,洗好碗就钻进书房里,将他之前的研究成果整理成册,开始他的每周一讲。

全文完结。

【作者有话说】

文章到这里就全部完结啦~~

感谢大家一路上的陪伴,接下来我会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开始存稿构思新书,并且复盘学习,希望在下一本有所提升!

然后全订的朋友,可以帮忙打个分,感谢~~

下一本开《我在明朝摆地摊》,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一下哦~~

作者感言

参果宝

参果宝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