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用过晚膳后, 思来想去还是放不下心,觉得如今云哥儿一心向学,学业又有所进步, 去年止步于院试,没有得中秀才, 院试三年两次,再考就要明年了,按照现在的情况, 说不得明年就能考中。
这正是关键的时候。
而且魏氏心中自有一番思量。
男人们看着外面, 只考虑到是沈江云年纪渐长,开始发奋, 不会多思。
而魏氏女子心思,却与秦先生、沈锐等人想法不同:这早不用功晚不用功的, 怎么那碧月一被发落出去了, 就开始用功了?
虽说知子莫若母,但同时作为母亲,魏氏也常常看沈江云的时候,觉得自家孩儿哪哪都好, 若有不好的地方?那定是别人害的!
于是乎, 魏氏心头就琢磨开了。
想必之前不用功, 都是受了那碧月小蹄子的蛊惑, 让云哥儿没将心思用在读书上, 如今把她打发了,哥儿可不就用功了?
想到这里, 魏氏坐不住了。
她要再到沈江云院子里查看查看,敲打一番,谁知道云哥儿身边还有什么想要冒头的牛鬼蛇神?这段时日是被吓住了, 这稍不留神的,万一又冒出来一个“碧月”呢?
云哥儿一天大似一天,相貌出落的越发俊逸,那些眼皮子浅的,哪里没个想头?
这两年可是关键的时候,若万一云哥儿被引诱地失了分寸,沉迷男欢女爱之中,那到时候还得了!
魏氏当即“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找急忙慌吩咐春桃、春雨进来梳头换衣裳出门。
魏氏带着十来个丫鬟婆子,打着灯笼一行人浩浩汤汤地往“松林草堂”行去,刚刚二月,依旧天寒地冻,前头挑着灯笼的两个婆子冻的手通红,只等着到了转弯阴暗处,换只手来挑灯笼,将冰冻的手缩在袖子里暖暖。
魏氏穿着狐裘兜帽披风,手中捧着青铜紫金手炉,哪怕寒风呼啸,她心里着急,走的又快,倒是背后隐隐出了一点子汗。
等到了“松林草堂”,门口的婆子原本是要落锁了,见是魏夫人来了,连忙行礼,被魏夫人叫起来,随口问道:“云哥儿在做什么。”
陈婆子弯着腰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回太太,大少爷和二少爷在书房看书哩。”
二少爷最近晚上常常过来,书房中又经常传出两位少爷讨论文圣贤书的声音,那些话听在陈婆子耳里,那是一句也听不懂的高深学问。
自从碧月被撵走后,陈婆子家的二姐儿升了大少爷房里的一等丫鬟,陈婆子心里感激沈江霖,就更没觉得这二少爷夜里来寻大少爷讨论学问有什么不对不好的地方了。
可是这话听在魏氏耳朵里,整个人就是一凛——霖哥儿从不亲近云哥儿,况且他们兄弟二人差了五岁,就是讨论学问也讨论不到一起去,一起看书?看什么书?
疑窦心起,魏氏一言不发地让陈婆子把院门打开,留了人召集院子里的所有下人去花厅那边,自己则带着春桃春雨两个丫鬟从中间的甬路再穿过花厅,一路直奔小书房而去,守在门口当值的秋白刚想高声行礼,提醒书房中的两位少爷,就被前头奔来的春雨捂住了嘴巴,眼睁睁地看着太太悄无声息地立在书房外头,听里面的动静。
魏氏一看到秋白守在书房门口就觉得不对。
秋白是沈江云从小的玩伴,关系非比寻常,都这个时辰了,若不是有要紧的事情,怎么会让秋白天寒地冻地迎着北风站在外头不进去伺候?
站在外头是里面有什么机密要谈?还是为了放哨?
想都不用想,自然是后者!
魏氏的脸色一下子就不好看了,好端端一张芙蓉面,此刻面沉如水,尤其当她听到里头居然讨论起画作之后,那是再也忍不下去了,直接推门而入。
两扇棋盘门随着大力向着两边另外两扇门撞去,“哐当”两声,将书房内的兄弟二人都吓了一跳。
沈江云的小书房不算太大,只要从门里进来,往里一望,里面什么情形便一目了然。
魏氏见到果然和自己听的一样,兄弟两人竟然围绕着画作讨论的热烈,一直到听到声音了,沈江云才茫然抬起头来看向她。
魏氏忍了又忍,实在是忍无可忍,冲着沈江云就呵斥道:“云哥儿,你今日怎么和我说的?以后都会好好读书,这就是你想要好好读书的样子?”
目光扫过那几张斗方,魏氏简直气不打一出来,当时为了画画,闹了多少事情?她看着沈江云被打,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看着那鞭子一鞭一鞭打在他身上,她整颗心都揪紧了,最后实在没办法了,自己扑了过去,背上挨了一鞭子,沈锐才停了下来。
那时云哥儿红着眼睛怎么对她说的?说他以后只会好好科举进学,再也不碰这些了。
他怎么就对得起自己的一片苦心!
魏氏虽然庶女出身,但是从小嫡母不曾苛刻,出身高门,金尊玉贵地长大,如何受过鞭刑?但是为了这唯一的儿子,她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
苦心孤诣付诸东流,魏氏只觉得一阵怒意充斥着大脑,骂完之后犹觉得不解气,直接从桌上抓起那几张斗方,往炭盆里一掷!
原本安静烧着的银丝炭,突然被纸张一盖,还没等沈江云反应过来,火苗一下子冒了起来,顺时间一片红光冲天而上,火苗打着卷,转瞬间就将这几张斗方全给烧了去。
就连一直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沈江霖也看呆了——这母亲,也太急躁强势了一些!
沈江云想扑过去抢回来,但是奈何火苗已起,根本来不及了,整个人僵立在原地,颤抖着手指,眼眶红成一片,口中惊呼了一声“母亲!”后,还想要说些什么,最后却是慢慢低下了头,一言不发。
魏氏大发了一通脾气,这个时候理智才逐渐回笼,她的目光越过沈江云,慢慢凝结在了沈江霖身上,那视线如同冬夜中最冷的冰,不带一丝温度。
“你们两个给我跪下!”魏氏声音并不大,但是却充满了压迫感。
沈江霖缓步走到魏氏面前,撩起下袍,背脊挺直地跪下,头颅低了下去,仿佛一如往常,任嫡母责骂。
沈江云嘴唇嗫嚅了几下,有心想要帮沈江霖开罪,但是他知晓自己母亲的脾气,此刻说任何话,无异于火上浇油,不如让她先发泄一下,再认罪哀求,说不定还能好些。
只是到底,连累了二弟。
魏氏自然气怒难当,在她看来,沈江云已经有很多时间没有再碰过画画了,怎么就沈江霖一来,他就又开始作画了?
若不是沈江霖引诱,云哥儿又如何会如此?
今日来发现的得亏是她,若是侯爷发现了,又会如何?想到沈锐的脾气,魏氏发自心底地打了个冷颤——她都不敢去深想此情此景。
“不好好读书,竟然让你大哥陪着你一起胡闹!是不是如今不在主院住着了,心思野了,还有将我这个嫡母放在眼里吗?”
魏氏由于过于的气怒和惊怕,声音语调不断上扬,到最后都有点破音了。
“孝”字大如山,魏氏天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这样一句话砸下来,足以让沈江霖手足无措。
但是他到底不是那个真正的十岁小儿了。
沈江霖自然知道魏氏此刻的想法——不舍得打骂亲儿子,就从其他人身上杀鸡儆猴。
而他此时此刻自然就是这只“猴”。
沈江霖抬起头来,一双眼直视魏氏的双眸,目光澄澈干净,口中声音并无起伏,毫无情绪道:“儿子不敢。”
魏氏似乎能从这双漂亮的眼仁中看到自己此刻气怒扭曲的脸,以及,她想要用沈江霖来警醒云哥儿的心。
魏氏的心霎时一颤,仿佛又回到了大年初一那日,自己冤枉了他,那孩子当日也是那么一双漂亮的双眼死死盯着她,似乎要着火了一般。
魏氏恍然之间有一种感觉,沈江霖平日里看着少言寡语的,不出头不冒尖,但是这孩子心里如明镜似的,什么都懂。
这样被一个孩子的眼神逼退的情绪显然是让魏氏接受不了的,稍稍地理智回笼后,愤怒的情绪再次席卷而来——这是什么眼神?难道就连他一个庶子,都要开始挑战起她作为嫡母的权威了么?
“哼!你还有什么不敢的!既然这么爱走爱逛,那我便罚你禁足一个月,你可有不服?”
怒火虽盛,到底魏氏还是有些心虚的,只能硬撑着死盯着沈江霖的眼,冷声道。
她可不能被一个庶子给拿捏了!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她也不是一个能心狠的人,只要他别碍了云哥儿的前程,从此以后就能远了云哥儿,那她作为嫡母,便也可以既往不咎。
魏氏心中闪过了这个念头,只认为自己已算宽宏大量。
没想到还没得到沈江霖的答复,便听自己的儿子沈江云直接驳斥她道:“母亲,万万不可!画画只是由儿子一人而起,二弟过来是来请教我四书上的问题,我们讨论完功课,我实在技痒难耐,才将自己以前所作的画作拿出来给二弟品评的,若母亲要罚,只罚我一人便可!罚二弟,那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沈江云言辞铿锵,寸步不让,梗着头看向魏氏,双目通红,里头透出的是压抑着的怒气和对沈江霖的维护,竟是对她这个母亲半点尊重皆无!
魏氏被气地踉跄往后退了一步,后腰抵在书案角上,剧烈的疼痛感猛然袭来,双手撑住了书案,才好悬没有摔倒。
她为了这个儿子付出了多少心力,如今竟然为了一个不是同一个娘胎里出来的异母兄弟,敢来驳斥自己了?还说什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是在说她故意要冤枉诬陷沈江霖?!
这名声要是传了出去,她还如何见人?
恐怕满京城的人都要说她苛刻庶子,为母不慈!
这就是她的好儿子?辛辛苦苦养育了十五年,一个错眼都不敢,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恨不能将一颗心都捧给他,而今却用这种眼神看着她。
那眼神,远远比沈江云的话语更利、更伤人。
沈江云将所有的一切都拦在了自己的身上,同时他也真的觉得自己画画不干沈江霖一丁点的事情,他怎么受罚都成,但是要罚到二弟身上,那就是欺人太甚了!
沈江云以前不明白,自己这个二弟为何总是少言寡语、有时候说话还喜欢阴阳怪气的,甚至对他总有股莫名其妙的敌意。
那个时候的沈江云认为是弟弟性格执拗不讨喜,如今他与沈江霖关系日益亲密,又亲眼目睹了一切事情的起因经过,终于明白了为何二弟之前是那副样子的了。
明明是他犯错,母亲却先责罚二弟,而二弟却已经习以为常,只说“儿子知错了”,这让沈江云心中那一团火越烧越旺——因自己的无能和懦弱,没有在一开始就替沈江霖去澄清,而是想着等到母亲火气降下来一些后再去分辨;更因为那种感同身受的压抑和无处分说的痛苦!
他能理解为什么母亲要这样去做,就像他幼时很喜欢的那一只小橘猫似的,因为耽误了读书,因为惹得父亲不喜,母亲就将那只猫给扔了,扔了之后依旧好言劝慰他,要知礼懂事不要辜负了他们的期望,他是侯府唯一的嫡子,是以后要挑大梁的人,如何能够玩物丧志?
今日的二弟就如同昔年的那只小猫,是他再一次敞开心扉能够述说心里话的倾听者,但是母亲今日却又一次要将二弟和他隔得远远的,让二弟再也不敢靠近他!
是不是只要他喜欢的一切,他们都要夺走?
是不是只要他珍视的人和物,他们都要厌恶?
是不是他们要的根本不是一个儿子,而是一个提线木偶?
母子两个相似的眉眼互不相让地瞪视着,各自升腾着怒火,小书房内静静燃烧着的银丝炭明明是将温度保持在一个适宜的体感,此刻母子两个的额头上却都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刚刚燃烧过的画作纸张,此刻已经成了一堆灰烬,唯有空气的焦灼味,在这个安静的过分的空间内,展示着自己曾经存在过。
北风凛冽,风打窗框,毛毡帘子轻微晃动,一丝一毫的响动,此刻在书房内都显得格外明显。
屋内沈江云身后跪着秋白,魏氏身后站着春桃和春雨,三个做下人的,头垂到胸口,一点喘息声都不敢发出来,生怕殃及鱼池。
就在这一片寂静中,沈江霖叹息了一声,从袖中抽出了一张被卷在一起的斗方,双手捧着呈给魏氏:“母亲,您的一片苦心我和大哥都能理解,也甘愿受您教诲,只是还请母亲看一眼大哥的画作,再作评判。这是刚刚儿子唯一救下来的一张画作,母亲就是想要把大哥的这份心血给烧了,也请您看一眼再烧吧!”
目前的情况,谁先开口谁就会成为触怒魏氏的那个人,就是魏氏的贴身丫鬟春桃都不敢吱声,今日的母子大战,总有一方要败下阵来,这不是任何人能劝阻的了的。
所以沈江霖的发声让所有人都愕然了,春桃看向沈江霖的眼神中露出不忍之色。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魏氏将画作接了过去,仔仔细细看了起来。
原因无他,沈江霖说了“心血”二字,让她无法忽视,同时此刻她也急需一个台阶让自己走下来。
沈江云一向算是乖顺,这也是魏氏第一次领教到沈江云的叛逆和怒火。
魏氏此刻终于感受到,儿子长大了,不再似小的时候那般听话了。
魏氏当然看过以前沈江云的画作,无非是一些临摹前人或者是画景画物之作,魏氏出身高门,自己本身也会作画,这一点鉴赏力是有的。
虽然看自己儿子总是自带光环,但是魏氏心里清楚,沈江云的画作不过尔尔,再加上沈锐根本不同意沈江云画画的事情,没有名师指点,野路子的画作成不了什么气候。
就像是她,也能提笔画几下,但是能成名成家,流芳百世么?
看画只是一个台阶,一个缓冲,看完之后要如何去收拾接下来的残局,才是魏氏借着看画之间去思考的。
然而,入目的画作,却让魏氏有一瞬间的恍惚。
这幅画,画的是一个女子深夜对着烛光做针线活,四周漆黑,但是因为有一盏烛火,所以照的女子的脸庞一半在阴影中,一半在明亮中,烛光所笼罩的物体也是如此,光影分界在这张画作中被应用活了。
正是因为光影的作用,让观画者一眼就能看懂作画人想要表达的感情,在一片黑暗中,唯有那女子的一双眼,充满了柔和慈爱、熠熠生辉。
魏氏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作画手法,整个人有些被震住了。
同时,略有些遥远的记忆纷至沓来,那画像上的女子尽管画的有些写意,但是她也知道,这是她。
是四年前的一个冬夜,云哥儿发了烧,那时候他尚未搬到自己的院子里住,就住在魏氏的院子里,她不放心发烧的儿子由下人照顾,自己在他房里守着,怕瞌睡了听不到儿子叫唤,就命下人将其他烛火都灭了,不影响云哥儿睡觉,只剩下一盏,她坐在月牙桌前给云哥儿缝着中衣,消磨时间。
魏氏的怒气一下子就泄了,颤抖着双手看着这幅画,却是怎么也没办法再将这幅画丢进炭盆里去了。
眼泪水淌了下来,魏氏连忙抽出一条丝帕去掩眼角,生怕眼泪水滴落到了画作上,把它给毁了。
“你们几个,先下去吧。”魏氏坐回了圈椅内,有些有气无力地将这些仆人们一同挥退。
心情大起大落之下,魏氏只觉得自己的力气仿佛被抽干了一样,手脚都有些发软。
沈江云只是扫一眼那张画作,就知道上面画的是什么,惊诧于刚刚沈江霖的眼疾手快,保下来一张最重要的,同时看到魏氏脸上的表情,心里头也慢慢开始不是滋味起来。
“母亲……”沈江云轻声唤了一声魏氏,魏氏这才回过神来,看向沈江云兄弟二人,见两人还跪着,便道:“都起来坐下来说吧。”
兄弟二人行礼落座,魏氏的目光从沈江云身上慢慢挪到了沈江霖身上,怒气消散过后,魏氏理智已经彻底回笼,平日里的当家主母的作派和气势又慢慢回来了:“霖哥儿,今日是母亲太激动了,你不会怪我吧?”
沈江霖脸上闪过惊慌,连连摆手:“怎么会呢,母亲!我从来不会怪母亲的!只不过……”
魏氏原本只想安抚沈江霖几句,让他不要因为今日之事大肆声张出去,几个下人她自会调理,但是沈江霖若是对她心怀怨恨,保不齐就要到侯爷面前说三道四。
魏氏自己给自己倒了一盏茶,囫囵喝下,清心静气的同时,也终于后知后觉的发现,今夜自己这样的所作所为其实十分不妥当。
不说其他,若是动静再闹大一点,给侯爷知道了,那到时候又该如何收场?
魏氏纵然同样对沈江云要求严格,但是她到底是女子,心肠更软,莫说是打孩子,就是沈江云碰破了一点油皮,她也舍不得。
就是要处理,也该私下里冷静处理啊。
好在门口候着的,除了她带来的心腹,就只有一个秋白,不足为虑。
当然,她也不想让庶子与她彻底离心,否则之前数年的忍耐和花费的心思都付诸东流。
沈江霖的“不敢怪罪”是应有之意,魏氏并不奇怪,但是见他似乎有话想说,吞吞吐吐的样子,魏氏柳眉蹙起,强压住内心的那一丝不耐道:“霖哥儿还有什么想说的,但说无妨。”
沈江霖这才看了一眼沈江云,仿佛下定了决心一般,诚恳道:“母亲,大哥爱画也擅画,儿子虽说不是非常精通,可是一看大哥的画,就比之别人不同,似是自创一派一般。大哥曾告诉我,您和父亲都不愿意让大哥画画,是怕耽误大哥读书,可如今大哥学业得秦先生夸赞,闲暇之余又能抽空作画,您和父亲为何一定要阻止大哥,让大哥不得开心颜呢?”
沈江霖的话出自真心真意,每一句都敲打在魏氏的心上。
她自从看了那副画后,已经开始有些后悔刚刚的粗暴,再想到今日秦先生对沈江云的赞誉,她突然也有些醒过神来——是啊,以前侯爷不让儿子画画,是怕耽误学业,可如今学业一直在进步,怎么就还不能让人空暇的时候作两幅画,排解一下烦闷了?
就是她,对着家中大大小小的杂事,每次核对完账本都是满心烦乱,抽空看看话本子,听底下丫鬟们说说京中发生的新鲜趣事,才觉松快一些。
云哥儿说大不大,才十五岁的少年郎,难道就非得将人往死里逼么?
她云哥儿又不是没有祖宗荫蔽,就是什么都不做,以后也能入朝做官,更何况现如今应了父母之愿,每日勤勤恳恳读书,就一点点闲暇时光都不可得吗?
侯爷说儿子必须读书进学,考中举人进士,光耀门楣,便不可三心二意,心有他顾。
可,侯爷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吗?儿子在画画上其实是很有天赋的,又不是什么不良嗜好,就非得将孩子逼成这样吗?
魏氏想到这里,竟是打了个寒颤。
这外头男人的事情,哪里容的上她置喙,侯爷这样说这样做,必然有他的道理!
魏氏压下这些纷乱的想法,脸上的神色极不自然,她不敢再去深想,继续摆着母亲的架子草草又叮嘱了沈江云两句,一定要以学业为重,切不可疏漏,今日此事便罢了等言之后,就不再久坐,起身去了正厅前面的抱厦处,点了所有沈江云院子里的下人前来,恩威并施地敲打了一番,这才又带着人走了。
沈江云知道今日难关已过,还好有二弟帮忙,否则今日恐怕难以收场。
刚刚在和母亲魏氏对峙的时候,沈江云甚至感觉到自己心里关着一头怒吼的狮子,似乎在下一瞬就要冲破牢笼,甚至他大脑里都叫嚣着,以后他学也不上了,画也不画了,就做一滩烂泥,看他们又能拿他如何!
还好,话没有说到最绝,事情也没有走到最坏的那一步。
“大哥,母亲面硬心软,她看了你的画,也是肯定你是有才华的,只要学业上不受影响,想来以后母亲非但不会干涉你画画,还会帮你在父亲面前遮掩,这回,可算是因祸得福了!”
闹了一场,夜色渐浓,沈江霖也要准备告辞离开了。
沈江云拍了拍沈江霖的肩膀,对这个弟弟是越来越喜爱和信任了:“二弟,今夜若不是有你帮我,我真是……总之,谢谢!”
沈江霖仰起头认真地看向沈江云,踮起脚尖同样拍了拍沈江云的胳膊,让沈江云有些错愕和发笑之余,便听他道:“大哥,你我兄弟二人之间,永远无需言谢。”
沈江云喉头微哽,重重地点了点头。
这一夜的事情,在侯府中未曾掀起过丝毫波澜,只知道当家主母夜探“松林草堂”,不仅仅对“松林草堂”中的下人们重重敲打了一番,甚至大少爷身边的秋白也因为伺候不周而吃了挂落,被罚银三月,秋白一声不吭地领罚,一点都不敢给自己辩白。
秋白不仅仅不敢辩白,甚至还庆幸,当日大少爷和二少爷讨论的是画画,若是将他买来讨好大少爷的话本子拿出来讨论,那他估计此刻已经是步碧月的后尘了!
当时他也只是见主子苦闷,想要讨好一番,中了主子的意了,好得些赏赐。此次之后,秋白差点被吓破了胆,再也不敢动这些小心思了。
沈江霖这边的“清风苑”看似一如往常,可是“烧画事件”后,沈江霖还是敏锐地发现了一些不同。
原本还对他这边有些敷衍的大厨房,如今领回来的饭菜,不仅仅色香味俱全,而且还会探析他的喜好口味来做;每半月领一次的炭,如今变成了十天便可领一次;每月用于读书的笔墨纸砚从之前的五两份例变成了八两份例。
沈江霖心里头对魏氏的示好是满意的,虽然性子急躁目光也短浅了一点,但是魏氏该有的当家主母的派头和肚量,还是有的。
王嬷嬷对这些小小的改变格外开心,好几次在沈江霖面前夸魏氏的好,沈江霖听了也只是淡淡一笑,点头称是。
小孩子火气旺,虽然沈江霖是成年人的思想,但是这具身体是个名副其实的十岁孩童,哪怕是在冬日,他稍微跑跑跳跳也会出一身汗。
如今他身体已经大好,每日里坚持在自己院中跳绳,锻炼自己的心肺能力,增强体质。
索性这个年代也有跳绳这项运动,叫作“跳百索”,沈江霖每日跳一跳,也没人觉得有什么奇怪的,用王嬷嬷的话说,便是“霖哥儿还正是爱玩的年纪呢!”。
体质增强了也就不畏寒了,他院中的炭根本用不完,便让人给徐姨娘和两个姐姐各自分一点过去。他还记得他在现代的小表妹一到冬天总是手脚冰凉,小时候总爱在他写作业的时候拿小手伸到他脖子处冰他。
而今这个年代,没有地暖也无空调,大户人家的女眷又大多久坐不动,恐怕冬日更加难捱一点。
徐姨娘得了几斤炭高兴的跟什么似的,又揪着过来送炭的黄鹂仔细打听了沈江霖最近一段时间的起居坐卧,颠三倒四问了好几遍,才给了两个荷包放人走,一个是给丫鬟黄鹂的赏,里面放了一角银子,还有一个是给沈江霖的,里面放了十两碎银子,是她攒下来的月钱;二姐沈初夏收了炭,让翠柳将着她最近一段时间新做的衣帽给沈江霖带去;三姐沈明冬则是撇了撇嘴,嘟囔道:“好东西一个没有,就送两斤炭过来是怎么回事?”
只是到底,沈明冬还是让人将炭放到屋内点起来,然后又让人送了一个八宝攒盒给沈江霖,里面都是他爱吃的点心,拿来招待人还是自己吃,都适宜。
沈江霖没想到,只是想到了这具身体的亲妈和亲姐姐们,送几斤炭过去,她们便让送炭的丫鬟大包小包扛一堆东西回来。
吃的、穿的、用的,都帮他考虑到了。
沈江霖原本想着,既然是占了这具身体,那就是取代了这个人,他的家人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尤其是真心待他的,还是要好好照顾一番的。
沈江霖自幼失孤,没有父母,更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如今光娘就有两个,哦,如果小妾也算的话,那就是四个,一个哥哥,三个姐姐,再加上渣爹,他们一家就可以坐一张十人大圆桌。
可能这在古代的官宦人家来说,算不得什么,可是在沈江霖看来,这真是过于庞大和复杂的家庭社会关系了。
可摸着那套外袍细密的针脚,看着八宝攒盒内道道精致的点心,还有那个沉甸甸的不知道攒了多久的荷包,沈江霖因来到这个世界后迷茫、失落、彷徨而在心上生出的褶皱,仿佛一下子被抹平了。
“或许,当一当真正的“沈江霖”,也没有自己想的那般糟糕吧。”沈江霖如是对自己说。
时间便在波澜不惊中,一晃便又是月末。
二月末的北方,天气乍暖还寒,冬衣是万不可脱下的,一早一晚依旧寒凉彻骨,只正午时分天气放晴,草长莺飞之际,方可感受到那春日即将来临的勃发之意。
明灿灿的日光懒洋洋地洒在沈氏族学学生的课桌上,大家整颗心都已经有些抑制不住了,有人盘算着明日不上学要去哪里玩,有人则被暖呼呼的日光晒得昏昏欲睡,尤其是被张先生抑扬顿挫的讲书声那么一催眠,恨不能下一刻就能趴在书桌上,好好睡一觉。
“好了,今日的课就上到这里。”张文山这话刚一落下,所有人都精神了,瞌睡也不打了,思绪也拉回来了,就等着张先生说一句“散学”。
但是,张先生未曾说“散学”二字,而是重新站回了书案前,拿起一个册子宣布道:“接下来为师给你们出几道题目,你们拿出纸笔,且记录下来作答。记住,不可交头接耳,不可偷看他人答案,倘若被我看到了,以后这族学便不用来了!”
张先生说到后两句的时候,声音一凛,学子们一片哀嚎,没想到今日还要考校,这若是考的不好,后日回来,少不得又是一顿骂,说不得还要打手心!
众人心中叫苦不迭,但是师命不可违,只能铺陈开宣纸,提笔蘸墨,聆听张先生的出题。
“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继续往后默写到此谓知本。”张先生念完,便开始四处巡视,看大家的默写情况。
这是《大学》里比较长的一个段落,考验的是学生背诵的熟练程度,并没有掐头去尾,只要用心背过,就完全可以默写下来。
大部分学生提笔就写,还有些人抓耳挠腮,挤出来几个字,写写又停停,口中念念有词,却怎么也想不起后一句是什么。
沈江霖将该段落仔细默写完后,便听张先生又开始抽默《论语》中的句子,这些都难不到沈江霖,可谓是手到擒来。
最近这一个月张先生教完《大学》就开始粗讲《论语》,若是连最基础的背诵默写都不能完成的话,那实在是半点没用心。
默写之后又是释义,这要比默写难度大一点,毕竟一个只要死记硬背,另一个则是需要理解了,况且张文山本身在课堂上做出的释义就让这些学子有时候难以领会,所以这一回,更多人开始眉头紧锁,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了。
沈江霖写满了满满一页纸,小心放到一边晾干,然后继续听张文山道:“接下来用春耕为题作一首限韵试帖诗,限时一炷香的时间,写完的可以先交卷。”
最近张文山是有开始教学写试帖诗,可是这“春耕”实在不好写啊!
这些族学学子虽说家境有参差,但是他们都是自小在京城长大,哪里见过几次春耕?就是偶尔去过一两次郊外,那也是去外面疯玩的,既无观察也无想法,如何下笔?
愁煞人也!
张文山把题目说完之后,就默不作声地坐回了自己的圈椅内,看着这些自己带了不少时日的学生,心中暗暗叹息一声。
这次的考校如此猝不及防,其实本非他意,而是侯府管事来找过他,言说目前族学中多有滥用充数之辈,让他清退一批,以儆效尤。
张文山一边有些自责这么些年教出来的学生唯有一个是考中了秀才,成了廪生的,但是至今也没得中举人,另一方面也是埋怨底下的学生不用功,很少能拿的出手的。
这一场考校,待他批阅过后,排名最末的十五名学生,以后恐怕就不能再来族学上学了。
张文山事先没有提起,就是希望这些学生能放松心情好好考,可是看他们作诗这费劲样,估计这说与不说都没什么差别。
这样悯农的诗赋在科考中是最平常的,若是这也写不好,那确实没必要再继续读下去了。
沈江霖不知张先生心中所想,蹙眉想了一会儿,然后才提笔在纸上写出了自己的答案,答完之后等答题纸全部晾干后,检查无错漏处便上交了。
张文山等到沈江霖走后,才暗暗琢磨起来:这沈江霖最近一段时间课业进步很大,原本以为侯府是准备另请高明了,可是都等了一个多月了,还是没有任何消息,难道是他想错了?
根本不会被清退的学生第一个交卷,他担忧的那些人却是迟迟无法答题交卷,这还真是让人一言难尽啊!
张文山心里头装着事情,一目十行地看过沈江霖工整的默写和释义,点了点头——这段时间着实是下了功夫了。
等他翻过这一张答卷,看向那首春耕诗的时候,张文山的目光被钉在那张纸上,移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