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94章

成了举人家的恶毒夫郎 祝六六/不曾阿 3963 2025-07-23 07:54:06

郑家粮铺还有两万多斤芋头。

毕竟这几日刚运回来一批。

按照往年的情况, 这一批就是今年最后一批了,陆陆续续的能卖到过了正月。

在芋泥出现之前,北阳县的人一直拿芋头做菜, 是咸味的。

芋头价格高,味道也不算特别惊艳, 于是不温不火。

但现在不同往日, 芋泥出现了。

以芋泥的受欢迎程度,就算将这些芋头全买下来, 那撑到过年也就差不多了。

而且, 芋头是个季节性的东西, 秋季、冬季才有。

如今不多搞点存货,再想吃的话, 那只能等明年秋天了。

余采便想让郑家铺子的人再去趟南边,再购买一批芋头。

将芋头埋在沙土里,最长能保存半年。

郑家粮铺就是靠着这种法子运输、储存芋头。

他想将芋泥的供货期尽量延长。

十文一斤,四万斤也才四百两银子。

他买得起。

他同郑掌柜将这念头一说, 郑掌柜却是犯了难。

因为郑家粮铺卖芋头, 其实根本不赚钱。

郑家粮铺的芋头, 是从隔壁省买的。

远倒是不是特别远。

可就这个季节,走路运, 一日最多也就是走个百里地。

一辆骡车、马车的运货量,只有一千五百斤左右。

而且,三分之一的重量还是沙土——芋头得埋到沙土里。

如此算来,一辆车子, 只能运一千斤芋头。

拉回北阳县,一车芋头卖十文一斤,能换回来十两银子。

但这只是售价。

在隔壁省, 一斤芋头是三文钱,光是买芋头就要消耗三两银子。

再加上这一路上牲畜、人力的嚼用,最后算下来,一车的利润,也就一两出头。

几十辆车子出去,忙活一个多月,最后挣几十两。

这等于没赚钱。

也就是他们东家好这一口,再加上铺子里总得卖些什么,而且,冬日车行没什么生意,很多车子都闲置,所以郑家粮铺才会倒腾这个。

不然的话,大冬天的,郑家何至于为这几十两去折腾?

如今余采想要郑家粮铺再跑一趟,那得加些银钱。

而且,即便没有大雪阻路,那也会耽误过年。

要是碰到大雪,那就更耗费时间了。

余采听了这番话,倒也没生气。

他也是做生意的,在商言商,若是出门一趟只赚几十两,那他也瞧不上这生意,更别说是郑家了。

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多付一百两银子将这趟生意给定下了。

四万斤芋头,价四百两。

多支付一百两,那共五百两。

敲定这门生意,他还将店里的两万多斤芋头,买得只剩下一个零头。

一斤十文,这一下子又花去了二百两。

他这也是无奈之举,万一有人也买了芋头去研究,甭管能不能研究出来,那都是在耽误半闲居的生意。

一下子支出七百两,他的小银库瞬间缩水大半。

但他回家将此事一说,他阿爹还有他大哥都支持他。

这门生意大有前途,此时的确得将大部分芋头拿下。

他阿爹想再给他一些银子,以备不时之需。

但他给拒了。

半闲居回款挺快。

他也没有急用钱的地方,小银库的存款,慢慢攒回来就是了。

半闲居的芋头,他也准备下架了。

芋头拿来涮火锅,一份也就是半斤,只要十二文。

可若是做成芋泥,那利润能增不少。

将芋头买了回来,接下来就是等叶厘上门了。

叶厘这两日每天都去县城。

但他不是去找江纪。

他在帮着鲍北元、江顺做芋泥。

不过,鲍北元的那个小院子实在是太小。

而芋头又需要大锅大灶去煮。

煮羊乳也需要大锅大灶。

清洗芋头更是个繁琐的活计,不能上手触摸,只能一手拿棍按着一手拿刷子慢慢刷。

就鲍北元那个小院子,场地不够,施展不开。

还有,做炼乳也是个功夫活儿,得慢慢去翻动熬煮。

这各项缘由一加,叶厘便决定在村里煮芋头,做炼乳。

反正他家的几口大铁锅都闲着。

如此一来,鲍北元、江顺只需要准备茶乳就好了。

这日上午,叶厘在家中将芋泥做好后,赶在中午前送入了半闲居。

他将芋泥交给邢管事,邢管事笑呵呵的告诉他,他这芋泥来的及时,恰好有一桌食客,今个儿专门是为了品尝芋泥而来,吃热锅子只是顺带。

叶厘没想到这么快就有食客专门为芋泥而来了。

他心中高兴,与邢管事唠了几句,而后去了余采的小院,想同余采敲定每日的供货量。

今后专门为芋泥而来的食客只会越来越多,芋泥奶绿的受欢迎程度,肯定能超过豆乳米麻薯。

昨个儿他同鲍北元、江顺做了五十斤芋泥,一顿二十五斤,轻轻松松就能卖完。

来的晚的,根本尝不到。

所以,这供货量得提一提。

余采正盼着他来呢,见他进来,立马放下手中的账本,笑着道:“正念叨你呢。”

“念叨我?什么事?”

叶厘在桌旁坐下,随手给自己倒了杯茶水。

“那个芋泥,我回去蒸了包子,的确美味。”

“但那点馅料,只够尝个味的,我便想将芋泥的方子买下来,好自己慢慢研究各种吃法。”

余采解释。

叶厘一听此话,也不喝水了,佯装生气的说道:“采哥,你说这话可是瞧不起我,我来半闲居吃饭你分文不收,如今这么个小方子,我怎能要你的钱?”

余采忙解释:“你不是要存钱买院子吗?”

“君子赚财,取之有道。买院子的事不急,明年入冬时买下来就成。”

“真的?”余采有些不信。

叶厘点头:“自然是真的,等过了年,天气暖了,我能日日去接江纪下学,住在村里可比住在城里自在。”

“这倒也是。”

这个理由,叫余采停了劝说的心思。

可不是,村里有叶厘盖的新房,有家人,有山林田野。

而且,还能日日去接心上人,多好。

他就笑着道:“既然这般,那我就不同你推让了,省得伤了情分。”

“本来就是,朋友之间互相分享一些好吃的,提银子伤感情。”

叶厘依旧板着脸。

“倒是我不对了,这样,我这就派人去接江纪,你们俩去三楼,我不打扰你们夫夫用饭,如何?”

这话说到了叶厘的心坎上,这三日忙着做芋泥,叶厘只能傍晚同江纪见一面。

连吃顿饭的功夫都没有。

他脸上一下就有了笑:“这倒不用,咱们在一楼随便吃些便好,反正再有两日他就放假了。饭后我教你做芋泥。”

“对了,郑家粮铺的芋头还有多少存货?若是没了,那这芋泥就做不成了。”

提起此事,余采便将昨日谈妥的生意告诉了他。

今后,叶厘再买芋头,找他便是。

叶厘没想到这十文一斤的芋头,竟还是郑家做了慈善。

这个时代,想满足口腹之欲,可真难啊。

但没关系。

羊毛出在羊身上,郑家提价,半闲居也跟着提价好了。

反正芋泥赚的不是普通小百姓的钱。

他也没法子呀。

谈完这事,余采派人去接江纪、彭希明。

确认叶厘不需要包厢,也不想吃火锅了,余采就叫厨子做了炒菜。

另一边,彭希明今个儿又搭上了便车,他颇为高兴。

省力气还能多干会儿活!

一路来到半闲居,他穿上罩袍,匆匆忙去了。

江纪则是去找叶厘吃饭。

三人转移到了半闲居一楼,余采叫人上菜:葱爆羊肉、清炒腐竹、粉条炖五花肉、醋溜白菜。

这伙食比起火锅,那是丝毫不输,江纪就着半闲居的大饼子,一口气吃了三个饼子。

之后他同彭希明一道回县学,叶厘则是留下来教余采做芋泥。

芋泥最重要的一步是制作炼乳,只要这个学会,那芋泥也就会了。

余采之前学过厨艺,叶厘只演示了一遍,他就掌握了做法。

这叫他忍不住又夸叶厘脑子好使。

这也忒简单了!

可偏偏就叶厘想到了。

的确该叶厘赚钱!

他兴冲冲的回家捣鼓美食,叶厘也赶着牛车回家。

根据今个儿中午的芋泥售卖情况来看,余采让他明日先送七十斤的货,后续再根据售卖情况往上增。

一日七十斤。

这好说,芋头煮熟后,因为吸收了水分,重量会略微增加一些。

而且,捣泥时还会加炼乳、羊乳,想做七十斤芋泥,只需煮七十斤芋头。

这任务不算重。

进村之后,他赶着牛车去了江大河家。

一是要将牛车放到江大河家。

二是他想让江柳帮他煮芋头。

让江榆负责做炼乳。

这个两个活儿都不重,即便算上去挤羊乳、清洗芋头的时间,那一个时辰就能做好。

早饭前后花上一个时辰忙活完,不耽误去过滤豆渣、做豆腐。

一日他可付十文做工钱。

主要是吧,江纪马上要放假了。

这一次放假,他们俩要去拜访韩夫子。

为了显示他们夫夫的诚意,他此次还打算做麻椒鸡。

而且,江纪难得回来,他早上八成起不来……

这综合一考虑,他就想将这活儿托给江柳、江榆。

江柳、江榆很乐意帮忙,却是不要工钱。

提工钱可就太伤感情了。

这活儿又不重,顺手的事儿。

但叶厘坚持要给钱。

这又不是只帮一天的忙。

这是日日都要干这活儿。

帮一日是情分,帮多日那必须给工钱。

江柳、江榆拧不过他,就应了下来。

于是,第二日两人早早就过来了,一个在叶厘的指点下洗芋头煮芋头。

一个在叶厘的指点下做炼乳。

等两人将芋泥做好,就同豆腐泡一起给半闲居送过去。

今个儿叶厘跟着跑了一趟,好同邢管事打招呼。

江纪回来的前一日,他没再去县城。

嘿嘿,江纪要回来了,他得洗洗擦擦一番,这几日忙着做芋泥,他忽视了室内的卫生。

还有他自个儿以及江麦江芽,都要过一遍热水。

转眼就到了江纪回来这日,早上做过芋泥后,叶厘本想赶着牛车去县城接人,可谁知他还没出门,岳老板就到了。

上次岳老板走时,说要在腊月前再来一趟。

这马上就是腊月了,岳老板信守承诺赶了过来。

这一次,他带了一辆马车、十辆牛车,他打算买五万多的货!

他倒是想多买些。

可他家目前每天只能做一千碗变蛋瘦肉粥。

与其买回来搁家里慢慢卖,不如多跑一趟北阳县和叶厘联络联络感情。

这一个月里,好几波人来找他打探这门生意。

但这个生意吧,大商人看不上,而且也知道野枣坡供不了货。

小商小贩瞧得上,但他一再强调野枣坡供不了货——这不是骗人,冬天母鸡下蛋的频率大大降低,没法跟天热的时候比。

再加上冬天大雪容易阻路,一般人都不爱出远门,于是目前还没人找到野枣坡来。

但开春后就不一定了。

所以,他得跑的勤快些。

而且,勤快的鸟儿有虫吃!

这不,叶厘又整出了个新玩意,叫芋泥。

口感真的绝了,那个细腻,那个奶香,比府城那些百年老字号的点心都美味。

可惜,这东西叶厘自个儿都不够卖。

他想打这个主意,最起码要等明年秋天了。

岳老板一向礼数周全,这次他直接买了半扇猪肉、一只清理好的羊,还有两匹棉布以及数包点心——他是来送年货的。

如此一来,叶厘自是不能再进城了。

他就拜托江通走一趟,去接江纪回来。

县学中午就放假了。

这五万多的货,野枣坡有。

距离上次岳老板离开,已有一个月,这一个月里,能做两批变蛋。

野枣坡的存货很足。

但岳老板只信任他自个儿和他大舅子,数变蛋一事,只能他们两人来。

于是,等江纪到家时,两人刚把变蛋数完。

数完还得装车,一直到未时,岳老板一行人才踏上回程的路。

岳老板一行人让院子热闹了大半日,他们离开后,村人也纷纷离开。

院子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刘饴、叶两、叶阿爹去了作坊那边。

江麦、江芽两个小家伙围着江纪团团转。

有这两个小灯泡在,叶厘别说是与江纪亲亲抱抱了,两人连独处的机会都没有。

叶厘就道:“你检查一下小麦的功课,摸摸底。”

这话一出,江纪还没说话,江麦先挺起了小胸脯:“大哥,你问吧!”

他一脸自信,叫叶厘乐了起来:“看来是用功了。”

江纪也笑了起来,抬手揉揉他的小脑袋,而后看向叶厘:“那我先给小麦检查功课?”

“嗯,你查吧。”

叶厘说着,在桌旁坐了下来。

他小客厅里的圆桌,早就打好摆上了。

这么一来,小客厅显得有些拥挤。

可再有客人过来,不用跟从前似的只能坐在小板凳上了。

江纪就带着江麦、江芽坐下。

这个月,江麦学的是《千字文》,他让江麦先背原文。

叶厘坐在一旁,手托着腮,眼睛看似在盯着江麦,但其实眼珠子不时就会从江纪身上扫过。

他又没背过《千字文》,他哪知道江麦背得对不对。

他的心思,都在江纪身上。

其实,这个月他与江纪几乎日日见面,但这种频率的见面,竟并没有缓解他对江纪的渴望。

就像是这会儿,哪怕不懂,他也要在旁边坐着,好与江纪多待一会儿。

不一会儿,江麦背完了。

小家伙一脸期待的看着江纪。

这么难的文章,他在一个月内,就会背了哦。

而且纪夫子只能隔三差五的指点他,不能日日教导。

可江纪忽视了小家伙求表扬的眼神,扭头看向了叶厘:“要不,你去准备晚饭?”

“嗯?”叶厘愣了下。

“天冷,早些吃晚饭,早些睡。”

江纪一本正经的道。

作者感言

祝六六/不曾阿

祝六六/不曾阿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阅读模式
反馈
反馈
指南